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战国故事之完璧归赵

战国故事之完璧归赵

时间:2018-08-05 22:11:05

相关推荐

战国故事之完璧归赵

史料之中有记载,卞和是湖北襄樊的人,他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琢玉高手,他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包含与石头之中未经过雕琢)。卞和于是捧着璞玉先后去见了楚厉王和武王,但他们都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于是以欺君之罪,砍下了卞和的左脚和右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二天二夜,哭干了眼泪后接着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卞和其中缘由,卞和说:我哭并不是因为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作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理此璞玉,果真见到了稀世之宝,把它命名为和氏璧,这便是和氏璧的来源。

各种机缘巧合之下,赵王得到了和氏璧,秦国的秦昭襄王听说了以后,特别想将和氏璧占为己有。于是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这个故事当然也发生在战国时期,话说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就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小时候我们也在书里学过,虚假交换)赵王自己也舍不得将如此宝玉献出,可由于赵国当时的国家实力较秦国弱,也就不敢得罪于秦王。在这样的情况下,蔺相如自告奋勇,愿意前去秦国换城池,最终赵王也就派出了大臣蔺相如携带和氏璧前去换城。

蔺相如到秦国献了和氏璧,看见秦王根本没有没有用城池来交换的诚意,就说:“大王,玉璧上也是有瑕疵的,我给您指点出来。”秦王给了他玉璧接着就对秦王讲:“如果大王没有诚意交换城池,那就请允许我拿着玉璧一头撞死在柱子上,那样做玉璧也会跟着坏掉。”秦王自然不担心蔺相如的死,担心和氏璧碎了,因而没有轻举妄动。

夜里,蔺相如在夜里秦王不注意时,悄悄派人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秦王自然不会很高兴,但由于自己的行为不够正大光明,也怕被世人拿来说笑,成为笑柄,最终还是放了蔺相如。

站立者为蔺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中记载的:“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就能够说明,蔺相如出使秦国,是对赵国的长远打算。在出使秦国的过程之中,遇见秦王有言而无信的迹象,便计上心头来,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爱国之心、忠君之心也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注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百度网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