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时间:2019-03-02 00:59:31

相关推荐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今天小编来讲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希望大家喜欢,以后小编的三十六计会分两篇来讲,第一篇讲三十六计的来源出处,第二篇讲军事谋略例说,希望大家喜欢。

围魏救赵的精义就是“攻其所必救”: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虚弱部位来间接地牵制敌人,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小编我也查了一下资料,本计出自《史记》记载的齐魏桂陵之战,计名则见于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0回:“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在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位于今山东的齐国求救。齐王招募8万军队,任命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前往援救赵国。田忌原想率兵直奔赵国都城邯郸,与魏军决一死战。军师孙膑建议说:“魏国出动全部精锐部队攻打赵国,国内空虚,无重兵把守,因此,我们应该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这样,魏军必定会停止对邯郸的包围,回兵救援本土。”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带领齐兵向魏国都城大梁进军。消息一经传开,魏将庞娟慌忙从赵国退兵,火速赶回魏国。这时,齐军在魏军回国必经之地桂陵一带设下伏兵,以逸待劳,作好充分准备。魏军长途跋涉,精疲力尽,遭到齐军的突然伏击,大败,赵国之围很快化解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战例。后人把这次的战例经验加以升华、概括,列为三十六计的第二计。可见,此计主要是用于解围的。在此计中,“围魏”是“救赵”的前提条件,不论是真围还是假围,不论是明围还是暗围,“围魏”必然能够引出“救赵”这个后果。也就是说,“围魏”与“救赵”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围魏救赵”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打算。

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一位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应当避其锋芒。,采用分导引流的办法,或者绕道敌人背后打击他,如此一来,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目标,这是一种转化敌我双方地位的迂回策略。

对来势凶猛的强敌。要避开其正面冲击。像治理洪水一样。,因势利导,使其疏散成分分流。对待弱小之敌。则必须抓住其弱点。采取节流的方法,将其一举歼灭。

所以。刚骑过去营救赵国的时候。孙膑对田忌劝说道。要解开纠结杂乱的绳结,不能。掌拍拳打。要阻止打架。不能自己参加进去动拳头。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趁虚而入。打仗要攻击敌人的要害和空虚部位。使对方受到形式的阻碍和限制。不能继续进行军事行动。这样战争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这也就是孙子兵法虚实篇里所说夫兵形象,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致胜。故兵无常事。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室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水能因为容器而任意改变其形状。孙子说。兵形象水。也就是用兵必须如此。老子也曾说过。上善若水。所以说中国人在兵法上或者处事上。似乎都与水的特性围棋,至高理想。

围魏救赵有三种含义。

一、避实击虚。孙子兵法虚实篇认为,水的流动规律是避开高处而而流向低处。同样的道理,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薄弱之处。避实击虚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二、以攻为守。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在敌兵压境的情况下。如果一味的防御就会越来越被动。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起进攻。打乱敌人的阵脚,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三、以逸待劳。我们在敌人气势如虹之际,我们不能采取直接进攻的战略,硬碰硬。而是坚守自己的阵地,消磨敌人的士气和锐气,同时寻找战机,从而后发制人,一举歼灭敌人。

只有攻击敌方内部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才能迅速从量变上削减敌方的主要方面。并且发生连锁反应最后消灭全敌。

这一军事策略。提高到哲学高度分析以后,就可以看到这是事物发展普遍存在的一条规律。因而,人对人的掌握与运用。就是一种方法论。不但古代战争可用,现代战争可用各行各业运用它。都会获得奇迹般的成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