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 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 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

时间:2022-02-16 06:26:53

相关推荐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 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

婆娑园里绘诗情 古色古香故事多

▲修缮一新的婆娑园成为农家院

□本报记者 孙书贤 文/图

一座4.8米高的红石牌坊巍然耸立在村头,牌坊中间横梁上两只金凤展翅飞翔,坊顶两端各卧着一只仰天鸣叫的青蛙,中间是如意瓶,巨龙缠绕其间。6月2日上午,由牌坊进入郏县渣园乡渣园村,只见红石铺路,房屋古朴,路旁白桃满枝,让人仿佛置身于千年前那个果木林立、鸟语花香的婆娑园。

随行的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军介绍,渣园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第八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录。这个只看名字就很有故事的村子,曾有幸载入明代官修地理总志《明一统志》、 清《大清一统志》等典籍。两百多间明清建筑、近千年的槐树、300多年前的牛王庙等,无不诉说着它的古老和沧桑。

踏访渣园话崔鶠

“渣园村很久以前由槐行村、赵常门两个小村组成,仅住着几个种田大户,村里果树成片。现在还流传着一句话‘赵常门雾腾腾,西头有个梁麻子,东头有个赵德兴’,其中提到当时村中最有威望的两个人,但具体年代已无从考证。”张新军说,追溯渣园村的历史,还要从北宋诗人、政治家崔鶠(1058-1126)说起。这个小小的村子能够列入“大典”,崔鶠功不可没。

崔鶠,字德符,北宋元祐进士,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任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司户参军、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崔鶠正直敢言,宋徽宗刚即位,他就上书颂扬司马光,揭露章敦,被蔡京归入“邪等”而免官,退居郏城(今河南郏县)十余年。

传说崔鶠归家途经郏城,看到土地肥沃、风景优美,遂购地数亩植树种花,在此隐居。每逢春季,这里鲜花盛开,树影婆娑,如同仙境,崔鶠遂以“婆娑园”为其命名,并留下名作《婆娑园》:“晚禽噪竹百千翅,残菊横枝三两花。好在山园养衰废,风波不到野人家。”

崔鶠著述颇丰,《宋史》称其“长于诗,清峭雄深,有法度”。其胥吏卫昂把他的作品集为30卷,定名《婆娑集》。1998年出版的《全宋诗》72册,辑录崔鶠多首诗,其中就有这首《婆娑园》。

崔鶠并没有被朝廷遗忘,十年后,他被召为殿中御史。崔鶠离开后,婆娑园日趋衰败。明初,王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婆娑园村”为名。明末,婆娑园瓦砾狼藉,渣滓遍地,人称“渣滓园”。清朝之后,随着口语演变,当地人渐渐把“渣滓园”叫成了现在的“渣园”。

“伏桃芬芬味香甜,枚重半斤是罕见,请教老翁出何处,名扬四海产渣园。”婆娑园虽已不在,但它的影响并未消失,清朝咸丰到光绪末年,当地百姓在婆娑园附近广种果树,所产伏桃色艳味美,闻名遐迩。张新军说,解放初期村上还有几百亩果树,上世纪50年代全部被伐,婆娑园的影子再难寻觅。

▲张新军介绍牛王庙里的石碑

王家大院故事多

渣园村辖前渣园、后渣园、西庄三个自然村,保存有明清建筑两百多间,大多沿中轴线对称而建,背北面南,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如王家大院、王俊松老宅、王自崇老宅、王兰忠老宅等。村内庭院以北方四合院为主,同时融入南方细腻的工建手法,木雕石刻技艺精湛,与大处粗狂之笔相得益彰。

后渣园的王家大院始建于1869年,抬梁式风格,共有三座宅院。其中一座宅院的老房屋几乎不复存在,变成了现代农家小院;一座宅院仅余三间西屋,从门窗雕刻的图案花纹及屋顶的兽头可以窥见曾经的繁华;古迹保留最多的是82岁的苏莲花家,门楼、南屋、西厢房历经千年依然保持旧日模样。

苏莲花现在居住的王家大院门楼高过3米,台阶由整条红石板铺就,当地人称其“丈石”,厚重气派。张新军说,民间所说的“仗势”即由“丈石”引申而来。走进门楼,是黑黢黢的木制楼梯,楼上为看门家丁居所,可透过窗户瞭望外面的风吹草动。楼梯用香檀木制作而成,檀香扑鼻。西厢房三间,面阔,高大的棂字门,精致的木雕窗户,经岁月侵蚀却风采不减。门前有跨门柱,柱下有红石雕刻的莲花图案柱基,拙朴坚实。

在历史变迁中,王家大院曾先后作为清代钱庄、民国时期的区公所、解放郏县时期的八路军指挥部、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公社等。

▲苏莲花家保存完好的西厢房

关于王家曾经的辉煌,村里至今流传的其中一个故事为清朝中期之事。一日,家丁来报:“红胡子(土匪)围村了!”村民吓得家家闭户,唯独王家大院绰号“王七拐子”的老爷气定神闲。“王七拐子”在当地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喜欢结交江湖朋友,连官府也敬他三分。只见他跨上枣红马,顺着大路直奔村外,一盏茶工夫回到村中,“没事了,自家兄弟,大水冲了龙王庙。大家该干啥干啥去吧!”

苏莲花说,她22岁嫁到王家,丈夫是与“王七拐子”同出一脉的王振清,如今已去世两年。清朝前中期王家家族兴旺,雍正年间,举人王远方在当地很有名望,“王七拐子”正是王远方的下一代人。传说“王七拐子”去世时,仅糊哀杖(哭丧棒)熬糨糊就用去300公斤面,灵车到了坟地,后面排队的人还没全部出院。

“这宅院是王家保留下来的最后一点家当了。”苏莲花说,清朝后期,王振清的曾祖父三弟兄王兴让、王兴人、王兴邦游手好闲,整天吸食大烟,都未活过30岁。到了王振清爷爷那代,开始卖地卖家产。“我公公娇生惯养,从小就有人手把手教他赌博。” 苏莲花说,公公每次出去打牌,一走就是三五天,那时家产几乎挥霍一空,仅剩20亩地。

千年古村焕生机

“,渣园村铺修了8000多平方米的红石古街,重修了王家大院、崔鶠旧居、牛王庙、婆娑园。”渣园乡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恩博说。

修缮一新的崔鶠旧居位于前渣园,门楼和三间古建筑青砖蓝瓦。大门外有一棵粗壮参天的古槐,新发的枝条焕发着勃勃生机。“传说这棵树是崔鶠所植,已近千年。”张新军指着槐树不远处的一口古井说,这眼井是以前村民的主要取水地。

崔鶠旧居西侧有座牛王庙。看到有客来访,牛王庙管理员、80岁的王长领打开门锁,热情邀请大家入内。院中满目碧绿,种植着茄子、豆角等蔬菜。“这么大的院子荒着太可惜了,我就开垦成了小菜园,村民谁来了都可以采摘。”王长领边说边带领大家来到牛王庙前墙右处镶嵌的石碑处。

石碑上刻有“郏城西十里渣子园创修牛王庙戏楼”等字样,落款为“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吉旦立”。王长领表示,关于牛王庙,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彼时此地常有野兽出没,崔鶠拿出虎皮让家牛披挂上阵,吓跑了野兽,村民凑足银两修建牛王庙,以彰显其功劳;另一说法是崔鶠为村内贫苦百姓购买数头耕牛,牛粪肥田,牛乳补身,村人修牛王庙,并在庙前搭台演戏,以纪念为村庄作出贡献的尊者和善畜。牛王庙里除供奉牛王爷、马王爷、天王爷等各路神仙外,还有齐天大圣孙悟空。郏县民俗专家王光耀解释说,村民祭拜齐天大圣,因为他们相信斗战胜佛孙悟空勇敢正直、除恶扬善,能保一方平安,而且能震慑龙王,祈雨得丰年。

▲两名游客从崔鶠旧居附近的凉亭下走过

重修的婆娑园距崔鶠旧居仅几步之遥,里面挂满了大红灯笼,看上去一派喜庆。“村两委把这里开发成了农家院和小吃一条街。”婆娑园农家院负责人王兴伟说。

渣园村种植了30亩桃树,重现了桃花朵朵开、桃子挂满枝的美景。这片总面积12平方公里、拥有2232人的村子已迎来新生。“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利用修缮好的房舍开办民宿,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张新军说。

来源:平顶山晚报

老家河南 乐享平顶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