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孩子总是咬人 抓挠朋友 暗示孩子有“暴力倾向” 父母需要警惕

孩子总是咬人 抓挠朋友 暗示孩子有“暴力倾向” 父母需要警惕

时间:2024-05-20 23:03:17

相关推荐

孩子总是咬人 抓挠朋友 暗示孩子有“暴力倾向” 父母需要警惕

文/宋轻

编辑/米可

同事最近愁眉苦脸,询问后才得知,同事孩子乐乐在幼儿园将班上小朋友咬伤。这已经是这一周的第四次。乐乐胆子小,而且不喜欢说话,所以同事对于孩子为什么总喜欢咬伤小朋友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

这种总是咬人、抓挠朋友的现象很常见,但大多数家长都没有引以为戒,只觉得孩子可能是在长牙过程。然而,这种现象的背后可能还暗示家长,孩子有"暴力倾向"的可能。

孩子暴力倾向具体有什么表现形式?

暴力倾向大多都具备四个特征,其一是听不进别人意见,也不懂何为尊重,其二是睚眦必报,易记仇,其三是言行举止易极端,其四是缺乏情绪管理。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大多都喜欢用武力去解决问题。

暴力倾向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一,孩子会很容易产生暴躁情绪。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总喜欢模仿与自己亲近的人。家长回到家后,将一天积攒的暴躁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长时间下来,孩子会接受到这个信号,并开始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

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过程中,当遇到不合心的事情时,会产生暴躁的情绪,不仅会用言语进行攻击,甚至还会大打出手。而这背后的原因正是因为孩子受到家长暴躁情绪的影响。

第二,缺乏用语言表达需求的能力。

孩子一直都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他们所谓接受的信息并不能自己去判断对错。而家长又放任孩子不进行管理,会让他们习惯性将咬人、打人作为宣泄自己不满或者表达自己需求的方式。而这时孩子已经缺失了将自己内心想法表达出来的能力,没法与他人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

第三,自我意识建立有残缺。

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萌发的阶段。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是在以自己为中心。孩子对于不合意的事情,会自己动手进行处理。而这个动手则演变成"打""咬"的举动。长久下来就会养成习惯,觉得凡事不合意的事情都可以用武力进行解决。

可见,孩子若是有暴力倾向,会让原本平静的生活陷入危险的境地。所以,家长若是发现孩子有不对劲的地方,一定要提高警惕,并且积极帮助孩子进行改变。

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作出改变,不再暴力呢?

首先,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表达需求的情绪。

任何事情都会有因果,不会无端发生。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不对劲的举措时,要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细节融入到事件当中,对孩子进行引导。无论导火线是什么,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对不妥当的表达需求的行为表示歉意。

孩子做错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而不要家长自己出面去代为道歉。此外,对于不能够清晰去表达自己的孩子,家长要对他们多一丝耐心,不要把情绪甩给孩子,可以试着做与孩子一样的动作,重复多几次,告诉孩子"你有多痛,刚才的小朋友就有多痛",多说几次,孩子自然而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其次,别让孩子在"动手"中获取好处。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选择"动手"而非用语言表达需求,更多是因为"动手"更快得到心中想要的好处。经过反复多次的实验后,孩子自然而然将两者建立一种关系。

此时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冷处理,将孩子的错误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批评指出,并将他们获得的好处一并没收。长久下来,孩子就会觉得"动手"不仅会受到惩罚,而且也不能如愿获得心中想要的。

最后,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孩子出现暴力倾向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受到家长的影响。孩子对于家长的所作所为不能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但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在孩子的身上得到体现。

因此,家长在处理个人的问题时,一定要避开孩子。在孩子面前,要多展示出友爱的一面而非负面。

结语

虽说孩子打人不见得一定是暴力倾向,但是有这样的不对劲的举措时,家长一定要马上进行制止。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避开众人带到某一个角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此外,不要对孩子嬉皮笑脸,在教育时就应该给出应有的态度,不然会让孩子觉得家长是认可、鼓励他。在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家长也无需反应太过激烈,只需要将耐心二字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就好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