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小学数学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小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预习要点)

小学数学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小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预习要点)

时间:2018-08-06 08:59:5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小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预习要点)

预习是小学生必备的学习技能之一,做好预习,可以使孩子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了大体的了解,上课时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也会有侧重点。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于数学的预习,可以让孩子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每一单元,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有一些基本的概念。让孩子对这些基本概念理解透彻,便于答题的时候可以灵活运用。

2,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环环相扣,在预习一节课时,了解本节课大致内容之后,要对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孩子了解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后,对已学过的知识点加强练习。家长可帮助孩子一起梳理,便于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3,让孩子浏览新课的内容,结合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尝试解答,对于不理解的内容,用笔标记下来。家长也可以不用讲透,给孩子留个悬念,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在第2天听课时,孩子就会以此为重点,认真听讲,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孩子也有很大满足感,对学习也更有兴趣。

4,对于孩子自己能看懂的问题,可以完成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对孩子在课堂内的听讲能力和自学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有很大帮助。

今天分享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课时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算得的结果叫作差。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5,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知识速记口诀:加减关系很密切,减为加的逆运算,逆运算好处多,可以互相来验算。

例题1

76加上什么数得159?

答:159-76=83

拓展提升:当几个数相加,加数都比较接近某一个数时,可以把这个数作为基准数,先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基准数,然后加上或减去比基准数多或少的数,求出结果。

例题2

计算256+249+252+246

解答:=(250+6)+(250-1)+(250+2)+(250-4)

=250×4+(6-1+2-4)

=1000+3

=1003

例题3

一台a品牌笔记本电脑的售价是4600元,比一台c品牌笔记本电脑贵850元,一台b品牌的笔记本电脑比一台c品牌笔记本电脑贵320元,一台b品牌笔记本电脑的售价是多少元?

解答:4600-850=3750元

3750+320=4070

答:一台b品牌笔记本电脑的售价是4070元。

例题4

在一次捐款活动中,四一班捐款396元,四二班捐的钱数比四一班捐的钱数多102元,四三班捐的钱数比四二班捐的钱数多145元,求:四三班捐款多少元?

解答:396+102+145=643元

【课时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其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2,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3,乘法算式里,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在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商=被除数÷除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有关0的运算,用字母可以表示为a+0=a,a-0=a,a×0=0,0÷a=0(a不等于0)

例题1

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先计算下面的算式,再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34÷4= 4×8+2=

(34-2)÷4= (34-2)÷8=

解答:8……234 8 4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的4个算式中有相同的数,但他们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通过分析可知,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例题2

运用抓不变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乐乐今年16岁,妈妈今年48岁,几年前,妈妈的年龄是乐乐的5倍?

解答:当妈妈的年龄是乐乐年龄5倍时,乐乐的年龄是(48-16)÷(5-1)=8岁,16-8=8年

答:8年前,妈妈的年龄是乐乐的5倍。

例题3

小马虎做题时太粗心,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第二个因数36个位上的6看成了8,算得的结果比正确的积多了52,正确的积应该是多少?

解答:8-6=252÷2=56 26×36=936

答:正确的积应该是936。

例题4 (趣味题)

如果每20平方米的树林,每年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80克,那么100平方米的树林,每年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多少克?

解答:方法一 80÷20×100

=4×100

=400克

方法二 100÷20×80

=5×80

=400克

答:100平方米的树林,每年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400克。

【课时3】括号

在一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括号外面的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例题1

某校三四年级的同学举行扔雪球比赛,三年级有35人参加,四年级有49人参加,如果每7人分一组,那么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分了多少组?

解答:(49-35)÷7=2组

答: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分了两组。

例题2

【(332-132)+0】÷40=

120+480÷(90-30)=

文末寄语:以上内容是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的三个课时,孩子们在进行数学预习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可以把这些练习题做一做。

我是柒月妈咪1,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们互相学习,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