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中年失业 出现危机!学会用NLP思维逻辑层次帮助你走出职场困境

中年失业 出现危机!学会用NLP思维逻辑层次帮助你走出职场困境

时间:2021-04-15 15:34:17

相关推荐

中年失业 出现危机!学会用NLP思维逻辑层次帮助你走出职场困境

文|吕姑娘

6月6日,失踪一天的万达44岁女中层管理人员徐毓的尸体被南京警方在栖霞区一建筑工地找到,令无数人唏嘘。而造成此悲剧的原因是,在6月5日下午开会时,徐毓被公司领导批评业绩未达标,存在被撤掉总经理职务的可能性。因为一份工作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徐毓选择了自杀,留给了家人永远的悲痛。同样作为南京的一名中年女性,董明珠在36岁时经历了人生最大的劫难--丈夫去世,但她却没有意志消沉,而是辞去了当时稳定的行政工作,南下打工,在格力从最基层的业务员做起,有了后来的传说。

面临困境,后者的打击明显要大于前者,但是后者却开创出了一番新天地,而前者留下世人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最近几年,互联网裁员大潮此起彼伏,许多中年人失去了工作,陷入了困境。当然,像中兴程序员欧建新遭遇裁员时选择轻生的人毕竟少数,但大多数中年人遭遇失业后苦于找不到出路,陷入迷茫,不知道接下去的路该怎么走。那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其分析困境,打开新局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NLP思维逻辑层次。

一、什么是NLP思维逻辑层次

对于没有学过教练技术的职场人来说,NLP是陌生的。首先,我先解释下什么是NLP。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缩写。其中N(Neuro)是指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L(Linguistic)指语言,指从信号输入到构建思想的过程;P(Programming)是指由N和L的输入后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简单而言,也就是心-口-行的一个过程。

打个比方,NLP就像我们手机上面的某个APP,APP会更新,更新后内容就会改变。因此,NLP被解释为研究我们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

那什么是NLP思维逻辑层次呢?

NLP思维逻辑层次由美国的一位NLP专家罗伯特.迪尔茨在一个特殊情况下发展出来的一套“自我”系统,这个“自我”系统共分为六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我们先解释下每个层次的意义。

第一层次:环境层次。这个层次代表我们所处的环境及相关的人、事、物、景、时等外在条件。环境层次确定了个体所面临的限制和资源,回答了个体处于何时(when)、何地(where)及其它人、事、物的问题。

第二层次:行为层次。这个层次代表了我们的所作所为,在现有环境中可以采取的特定行动和反应,特指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回答了what的问题。

第三层次:能力层次。这一层次是指在当下环境事物中所拥有的主动选择权或驾驭方法,或者是指在当下环境事物中如何获得所欠缺的选择权及方法,是指如何做的问题(How),比如口渴要喝水,我可以选择买纯净水喝也可以选择买奶茶或饮料喝,或者可以去星巴克小坐一会,如何抉择取决于你的能力和环境。

第四层次:价值观层次。这一层次是指个体的信念或价值观是什么,回答了Why的问题,对个体而言,什么是最看重的,什么又是不在乎的。价值观和信念是我们判断人、事、物的一切行为准则和标准。比如不义不财不可取,勿以善小而不为等。

第五层次:身份层次。这一层次的焦点在于“我在当下是谁?”回答了Who的问题。比如,上课时,在讲台下的我是一名学生;辅导孩子做作业时,我又是孩子的老师。

第六层次:系统层次。这一层次超越了前面五个层次,是我与世界(人、事、物等)之间的关系,随着与世界上不同的人、事、物之间的相互呼应和关系整合,是一个大系统,就像个体于家庭、于社会、于国家、于世界的关系,回答了为了谁(for whom)及为了什么(for what)的问题。

在NLP思维逻辑层次中,环境及行为层次集中在事的维度,能力、价值观、身份层次集中在人的维度。其中,环境、行为、能力层次称之为低三层,是个体可以意识到的层次,而价值观、身份、系统层次属于高三层,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细心分析才有可能被发现。

通常低层次的问题只需要高一层次分析就能找到方法解决,但如果在同一层次或更低一层次间去寻找方法,往往不得解。

下面我们就用这个工具来分析下当中年失业,出现危机时,如何走出职场困境自救。

中年失业,如何利用NLP思维逻辑层次走出职场困境

网上曾广为流传着一些貌似公认的企业HR招聘潜规则,这其中,年龄几乎成为鉴定职业生涯“成色”以及预估未来发展成就的核心变量,特别是35岁上下这个年龄段直指竞争力链条的最底层,中年人一旦在这条链条上断链,所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审视环境。

01、审视环境

任何问题的发生,第一步都是审视环境,因为环境从来不会困住人,只有人会困于环境。这话听上去有点绕口,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阿里巴巴在去年上半年时发布一个招聘广告,抛出40万年薪,招聘“淘宝资深用户研究专员”,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求年纪在60岁以上。没错,60岁以上,平均月薪3万多块,超过了无数年轻人的月薪。那么什么样的大爷大妈符合阿里的招聘要求呢?

最后的结果是10位大爷大妈成功入职阿里,当然都是条件优秀的大爷大妈,比如83岁的奶奶是清华学霸,她是十几个群的广场舞KOL,经常组织线下娱乐活动,62岁的曾爷爷不但会做PPT,还能熟练操作Photoshop。这个事实证明,年龄从来不能困住人,年龄也从来不是决定能力高低、工资多少的主要因素,自身条件优秀,多大年龄都有发光的机会。

所以年龄不会呆于环境,老年人如此,中年人更如此,只要身体健康,就有翻盘的可能性。

事实上,上帝为你关上门的同时也为你开了一扇窗,这个时候,你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充分利用环境赋予你的新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抱怨环境。

你要梳理归类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行业资源以及所思所学,形成一套方法论。因为职场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眼光、战略、思维模式等方面要法度非常高、能够做到方法论层面的输出,言之有物、行之有效,便是你最大的底气。

除此之外,我们自然也要分析是什么导致了这次的失业?是行业不景气?公司不得力?个人能力不匹配?与公司气质不合?与领导不合拍?还是其它的什么原因。

每个被裁员,找不到工作的职场人,或多或少会体会到大环境的恶劣,前东家的违规,前老板的冷血,前同事的捅刀……但是我们不应该在这个层面上挣扎太久,如果陷在这个层次上,我们会逐步沦为怨妇:不是我的问题,都是别人不好,是公司的问题,市场的问题,运气不好。抱怨能解决现实问题吗?怕是不行。停留在怨妇阶段,就会越来越偏向市井小民的趋势,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挫折就抱怨,是无法成长的。

所以出现职业危机时,第一步就是审视环境,盘点自己的枪支弹药。看看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资本,这里的资本当然不只局限于金钱,你的知识、技能、人脉、作品、影响力、过往经历等都是你的资源。

02、失业后第二步要做的功课--确定行为。

在网上,有很多人喜欢问别人自己适合不适合创业?自己要不要跳槽换工作等,其实真正的答案永远只在自己的手中,没有人比你更清晰自己目前的现状。比如说创业,安传东创业和王思聪创业能一样吗?王思聪手里有5个亿的试错成本,普通人有吗?比如说炒股,别人手里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闲散资金,亏了也没关系,那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吗?

所以失业后第二步要做的功课,就是根据环境,也就是你所拥有的资源确定行为。比如,你准备再次进入职场,你所接下来的行动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你可以:

拿出通讯录找同行业的朋友问招聘机会;找关系不错的学长前辈吸取经验;找职业规划师提提建议;改写简历,发给过往积累的猎头和朋友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去:

进修,进一步提高学历;学习英文,争取外企的机会;学习写作或其它感兴趣的领域,做一份提供部分收入保障的副业。

这样,即使裁员,也能很快恢复,继续保持成长。

03、失业后第三步要做的功课--确定能力。

不管是做什么,如果你拥有了技能,阻力自然减少。比如你渴望成为旅拍达人,那拥有摄像、剪辑能力,再去旅行中拍摄,肯定更理所应当,更为顺利,作品更好;如果你想做直播,那拥有配音、剪辑视频、写脚本等方面的技能,就比他人更快一步成功。

行为与能力匹配才能确保目标的完成。

04、高三层--价值观、身份与系统

高三层的“价值观、身份、系统”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讲,可能短期无法完整认知这些要素的价值,或者持续用这些价值来激励自己。

但作为职场人,你始终要思考的是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因我有什么样的不同。为了实现这个使命,我的身份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信念与价值观能够帮我达到这个身份。为了拥有这样的身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又可以忽略不管。也许这些问题你从来没有思考过,但是当你出现职业危机时,这些思考反而可以让你从迷茫中清醒过来。

“身份认同”和“精神”层面,已经脱离了职场打工仔的层面,这一层的意义在于“自己准备以怎样的身份去实现人生意义”。

在这个层面上,核心就三句话:

我是谁?我想要做什么?我做的事情如何能够帮助到别人,使社会更美好?

过去里,能够思考到这一层次的人基本上都是创业公司或者是顶级公司CEO了,就像马云当初的想法很淳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当然我们大部分人奋斗终生也不可能做到马云的成就,但就他的思维方式、给自己的身份定位、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是职场人可以借荐的。

出现危机时,先认清环境,再确定行动与能力,清晰知道自己的身份、信念,不会困于环境而不自知,这样就不会走上不该走的路,留给家人无法弥补的伤痛。这就是NLP思维逻辑层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