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何为客家名居 客家民居类型简介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何为客家名居 客家民居类型简介

时间:2019-12-04 15:34:00

相关推荐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何为客家名居 客家民居类型简介

在吾梅之客家住宅建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公宅,在清以前只建给“官爷”居住,所以又叫“官宅”(或称“官窝”),在民国时期均称为“官寓”(房产业权为官府所有)。建国后实行官民同等,统称为“宿舍”。二是私宅。私人住宅建筑的类型比较多样,简介如下:

(1)围楼式。

围楼式的房屋建筑,有长方形围楼和圆柱形围楼两种格式。它是(汉族)客家人来到梅地初期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多见于闽、粤、赣边沿山区。长方形围楼的主要特点,是把外围墙筑得特别厚(1米多宽),墙体全是用混杂生土夯筑。只有土、木、瓦3项用材。屋内建两排矮小杂屋,所有栏畜等均在屋内。这种建筑己早被前人淘汰。具体情况在前面文中已作过详细介绍。其建筑形式如图A、B所示。

围楼式

而圆柱形围楼建筑与长方形围楼相比,除了在形态上的差异外,其结构大致相同,但流传时间较长。现丰顺和大埔两县毗邻福建的和村与埔北英雅山等处,仍可见到此类建筑。其内径宽约十数米至数十米,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粘土、细石、竹筋或稻草等,夯筑成厚达1米多的圆形外墙(大致与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相似,可能略迟于方形围楼的建筑年代)。在目前最高的圆形围楼有四至五层的,约达二十余米高,在屋内多用木料构筑楼板和栏杆。多达三五百个房间,可供数10户甚至上百户的大家族聚居。其建筑形式如图A、B所示:

大家族聚居

大家族聚居

(2)殿堂式。

殿堂式的房屋建筑,一般都表现为中原汉族府第门庭的风格。它采用的是中国民族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柱梁式和斗拱式混合结构,布局严谨,讲究座向,左右对称,堂皇美观,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其主要特点是屋内厅堂多、天井多,常被人们习惯称为“10厅9并”或“9厅18井”。它在布局上,沿中轴线分为上、中、下3个大厅,作为供奉祖先和公共活动场所。左右对称设两厢或四厢,为生活区,以若干个花厅为中心,分成各个生活单元。在屋前,置一半月形池塘,既利于屋内排水,又可养鱼和灌溉。在屋后则建1座半月形土丘,俗名“花头茔”。茔上用于种植风围林(果木或竹林),以保护房屋免受风沙袭击和调节小气候。这种殿堂式建筑用料比较讲究,采用夯三合土或青砖为墙,雕梁画栋,工艺精美,一座大型的殿堂式民居有上百个房间,可供一二十户、上百人口居住。其厕所。柴草间、畜栏等一般都建筑在主屋的两侧,且隔以一定的距离,具代表性的殿堂式民居有松口的源远楼(又名“花园楼’)及南口的南华又庐等。在大埔黄塘乡张弼士的故居光禄第及黄砂乡的进士第也是这种形式的律筑。如图A、B所示。

殿堂式

(3)围龙式。

围龙式的房屋建筑,从大体上来说是属殿堂式的扩大,其主要特点也是讲究对称,按层次提高。在后围,亦多为半月形花头茔建筑,只是一般多围绕花头莹建筑后围屋,故称为“围龙”。通常是1条围龙或2条围龙,但是也有3条以上的大型围龙屋。(具体可详见上文介绍。)其建筑形式如图A、B所示。

围龙式

围龙式

(4)五凤楼式。

五凤楼式的房屋建筑形式亦较多见于山区,通常沿着山坡地势呈阶梯式建筑。其主要特点是:房基呈阶梯形,顶瓦呈层至式,一般为五叠,从远处看去,一层层的顶瓦飞檐,有如五

只凤鸟展翅。其建筑形式如图A、B所示。

五凤楼式

五凤楼式

(5)走马楼式。

走马楼式的房屋建筑,多见于闽、粤、赣边山区,目前在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一带(包括吾梅各地)仍大部份建筑这种房子。其建筑造型有一字形、回字形和曲尺形等。多为依山而建,分上、下两层,底层为厨房、农具杂物房、畜栏、厕所等,上层为起居室和仓库。走马楼的主要特色是:在2楼外部,用木料建成一条长长的栏杆回廊,使居室干爽、卫生、通风。以适应山区潮湿、多雨的气候。建筑形式如图A、B所示。

走马楼式

走马楼式

(6)纵列式。

纵列式的房屋建筑,是由数栋纵向的长列楼房组合而成的,一般有2列、3列、4列,也有多达6列、8列的,或称为“两杠楼”、三杠楼”、“六杠楼”或“八杠楼”,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梅江镇泮坑乡的“六杠楼’屋。建筑形式如图A、B所示。

纵列式

纵列式

(7)四点金式。

四点金式的房屋建筑亦称“四角楼”屋,它在梅州市之五华、兴宁等县较为常见,而在吾梅之南口、松口、白渡、城东等各区亦有不少。其主要特点是:在房屋的4角,升建起有如近代炮楼式的两层以上建筑,四个角楼均有瞭望孔和喇叭形窗口(即枪眼)的设置。建筑形式如图A、B所示。(注;四点金屋式有时亦指在正堂大厅加竖4个大圆柱,以柱梁结架、支撑天面,拓宽正堂的围龙屋。)

四点金式

四点金式

(8)中西混合式。

中西混合式房屋的建筑,是客家侨乡在民居建筑方面的特有风格。它把客家传统的房屋结构与西洋的建筑艺术装饰结合起来,建造成混合型的民居建筑。但是即使在外观上吸收了西洋建筑雕塑造型与几何线条艺术的装饰,而其内部结构仍然是大围屋式的客家民居传统布局。最为突出的有梅县白宫湖洋尾村的联芳楼和程江乡的万秋楼等,它给人增添了高雅堂皇、幽美舒适的感受。建筑形式如图A、B所示。

中西混合式

中西混合式

(9)穿堂式。

穿堂式房屋的建筑,是粤东山区(包括吾梅之各个乡镇)较常见的一种简易的小户民居建筑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二正面呈一字形,中间开一个无后墙的厅,使住房分别排列在厅子的两边,成对称状,不用另建大门和围墙。建筑形式如图A、B所示。

穿堂式

穿堂式

(10)锁头式。

锁头式房屋的建筑,是在穿堂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屋式。即在厅子的背面筑一后墙,使I前〔或屋后)左、右两侧再加建两个厢房(有的则在厅子前面,或后面筑短墙),状如民间的一种古式锁头。建筑形式如图A、B所示。

锁头式

锁头式

(11)下山虎式。

下山虎式的建筑,外形有如一只下山老虎,但实际上,只是后依小山,由一种简易的穿堂屋与锁头屋结合的形式,不过较之前两者有所发展和完善。其主要特点是;以门厅前排屋为准,既向屋后、左右侧延伸,使之建成内封闭形的回字屋宇;又在屋前左右侧再往前伸出一点,使之状如下山老虎的两只前爪。建筑形式如图A、B所示。

下山虎式。

好了。本期对客家名居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不知道各位是否有所得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