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带你们品读辛弃疾的这首词《摸鱼儿》 真堪传诵千古了!

带你们品读辛弃疾的这首词《摸鱼儿》 真堪传诵千古了!

时间:2020-06-18 01:46:31

相关推荐

带你们品读辛弃疾的这首词《摸鱼儿》 真堪传诵千古了!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乙亥四,自湖北漕移湖南,同下,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架。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嫉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的题目,《花庵词选》作“暮春”,《草堂诗余》作“春晚”,《绝妙好词》无题,《鹤林玉露》作“晚春”。确实,这首词从表面看写的是暮春的内容,但作者却运用了我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寄托了对南宋朝廷不满的政治含义。开头两句写再能够经得起几番风雨的催送,春天匆匆忙忙地又归去了。直接点明暮春时节。接着“惜春长怕花开早”两句,对春光老去,表示惋惜。为了爱惜春光,老是担心花儿会过早地开放,何况现在已经是到处落花满地春,它毕竟要归去了。喜爱春光的人,总盼望着花儿早些开放而真正懂得爱惜春光的人却“长怕花开早”。“长怕花开早”才更显出“惜春”的一片深情。“春且住”三句,向春发出呼告,希望它能留住。

春天啊,请暂且留住吧!我听说在那遥远的天边已经长满了芳草,那儿再也寻不着你的归路了。这几句留春的语言,情意恳切,表现出对春的无限关怀。“怨春不语”,词人如此殷切地想把春光留住,可是春呢,不言不语,不作解答,甚至连几句惜别的话语都不说,就那么悄默无声地“匆匆归去”了,怎不使爱惜它挽留它的人要埋怨它呢。那么,春就真是那么去得无影无踪了吗?不,你看算只有股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算来只有那些画檐下的蜘蛛网在忙忙碌碌地认认真真地兜揽那些飘荡在空中的飞絮,它们似乎还幻想把残春的痕迹保留下来。蛛网的力量是多么微弱,象征春色的柳絮,又是多么漂浮不定凭着它们的挣扎能使春光常驻吗?“匆匆春又归去”,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这一阕从春暮引到惜春;因为惜春所以想留春;留春不住因而怨春最后写残春遗迹表达了对美好春光即将消逝的宛转缠绵的眷恋情意。春,它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是兴隆旺盛的象征。暮春则又有其特殊的含义,它象征着美好光景的即将逝去,它象征命运正在由盛而衰。作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描写自己对暮春的感情的。他作这首词是在暮春三月,他所写的是眼前即景,但由于生活处境思想感情的支配,他把对南宋朝廷的一片感情都倾注在对暮春的咏歌之中了。南宋朝廷一度似乎也有过大好春光,但是经不起几番政治上的风风雨雨,现在已是“落红无数”了,而这种政治局面的衰残,是谁也挽回不了的,爱国者对此怎能不恨。

至于说那些奸佞小人,他们是够“骰勤”的了,但说到底也只不过像蛛网粘住飞絮那样的飘浮无力,它们又怎么能真的留住春光呢?下阕从暮春写到了自己。他用陈皇后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汉武帝本来非常宠爱陈皇后,后来又不喜欢她了,让她冷清清地幽居在长门官里。陈皇后用千金求司马相如代自己写了一篇《长门赋》,诉说自己的哀愁,汉武帝为之感动。陈皇后在宫中盼望着、计算着重新得宠的佳期的到来,可是因为她太美了,遭到人们的嫉妒,于是这佳期也就只能一误再误,难以实现,而陈皇后的一片脉脉深情又能向谁倾诉呢?接着作者用历史上的宠妃比喻朝中得意的小人,他说:可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些暂时得意嫉妒别人的人,别再卖弄舞姿蛊惑君王了,你们没看到吗?当年宠冠后官的杨玉环、赵飞燕不都已经化为尘土了吗。

总而言之,“闲愁”是最令人苦恼的,何况在这一抹斜阳已映照在烟柳梢头的时刻,就更是令人肠断了。这里陈皇后的典故,和历史所载还有些出入,不过作者用典,意在譬喻,所以就不在某些细节上追求真实了。“蛾眉曾有人妒”用的是缡离骚》的语言:“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予以善淫”,屈原当初也是把自己比作被人嫉妒、遭到毁谤的“蛾眉”的。“闲愁”本意指由无关紧要的事所惹起的愁思,这里的“闲愁”则指上述种种愁恨为春去难留而愁,为国势艰危而愁,为蛾眉被妒而愁,为个人有志难酬而愁,为群魔乱舞而愁,为小人得志而愁。这一切汇成了作者所说的闲愁”,而用一个“苦”概括地形容它,含义非常深刻,感情极其怨苦。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所写的内容,是从十几年来的处境感受出发的。

他在作这首词的同年(淳熙六年,1179)上给孝宗的《论盗贼札子》中说:“臣孤危一身久矣,荷陛下保全,事有可为,杀身不顾。”又说:“但臣生平则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到他的处境是孤立的,妒忌他、诽谤他、伺隙加害他的大有人在,因而使他很具体地体会到自身的不安全感,因此他的“闲愁”并不“闲”,而“最苦”则真是苦。这首词继承《离骚》的优秀传统,通篇运用比兴手法,以晚春、美人比喻现实事物,寄托遥深。据《鹤林玉露》记载,孝宗读了这首词,“颇不悦”。说明宋孝宗能够理解这首词所隐含的政治内容,他不喜欢这首词,也正说明这首词是道着了南宋朝廷的腐朽本质。宋孝宗不喜欢这首词,而几百年来的读者却都喜欢它。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稼轩更能消几番风雨一章,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起处更能消’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梁启超则说它“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辛弃疾的这首词,真堪传诵千古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