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党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

党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

时间:2020-09-06 19:31:56

相关推荐

党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和疑似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治愈出院人数较快增长,尤其是湖北以外省份新增病例大幅减少。下一步,一方面,我们要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另一方面,我们要实施差异化政策,逐步复工复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一、疫情对中国经济短期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部署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当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要清醒地看到,全国疫情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可以观察到,疫情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较大影响,春节期间部分服务行业受到较大冲击,许多地方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出现“停摆”,零售和餐饮业收入锐减,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比上年同期下降近73%,旅游相关行业陷入冰冻状态。比如,北京故宫、四川都江堰、云南丽江、湖南张家界等著名旅游景区,受疫情影响,春节前后全部关闭,旅游收入几乎为零。但作为景区企业,工人需要发工资,维护需要费用支出,其经营压力可想而知。

疫情防控最大的特点就是避免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聚集。再比如电影行业,春节档票房达到58.59亿元,相关机构曾预测春节档票房将达到70亿元,但残酷的现实情况是,春节档颗粒无收,疫情对整个行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当然,我们国内的消费市场拥有强大的消费力量,只要疫情结束,消费一定会再次崛起。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表明,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其中,城市上涨5.1%,农村上涨6.3%;食品价格上涨20.6%,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7.7%,服务价格上涨1.5%。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5.4%”的CPI数据表明,1月份的物价指数已经超过了温和通胀的上限,这里面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畜肉类尤其是猪肉价格。数据表明,在食品中,1月份,畜肉类价格上涨76.7%,影响CPI上涨约3.3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16.0%,影响CPI上涨约2.76个百分点。这一趋势预计在二季度会有所回落,但对居民的短期影响依然会客观存在。

从短期来看,疫情的冲击会打断中国经济底经济的弱企稳,加上经济下行的压力,的GDP增长率跌破6%是大概率事件,一季度预计会跌破5%,但二季度会迅速反弹。虽然全国两会还没有召开,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指标还没有公布,但完成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全能够做到。

二、疫情不会改变完成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

(一)从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看长期趋势

从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历史经验来看,任何一场疫情引发的经济冲击在本质上是外生的、短期的和局部的,不会引起大型经济体出现经济发展趋势性的偏离。这种“外生变量”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经济体的潜在增长率。

具体来讲,在重大疫情发生时,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往往会受到“人员流动的限制”等影响,也给餐饮、娱乐、交通运输以及旅游等服务性行业带来较大压力,进而影响经济的运行。尤其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就更加限制了人员的流动和接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地方经济活动几乎“停摆”的原因所在。

但是,这些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各种要素及其生产能力,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发展基本面和大趋势。一个国家中长期的发展趋势和生产能力取决于以下几大因素:一是资本存量及其增长速度。我们的资本不会因为疫情而消失,其积累的方式和更新的速度更不会因为短期的疫情而发生根本性变化。二是劳动力及其人力资本积累的状况。这次疫情不断增长的死亡数据实在令人痛心,但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已经将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因此疫情对劳动力市场及其人力资源的积累影响是短暂的。三是技术进步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从历史上看,疫情从未中断或弱化人类技术进步,反而往往会刺激人们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投入更多进行公共卫生和城市基础建设。

纵观世界近百年历史,没有哪一场大疫导致大型经济体出现停滞,经济一般在疫情消退后一个季度左右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19—19的美国大流感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当时,美国有数十万人死于这场流感,但这也没有改变美国的长期增长趋势,大流感结束后,美国经济增长率快速向潜在增长率回归。相比而言,中国当前的应对能力和经济基础要远远高于20世纪初的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波及范围和死亡率也远远低于20世纪初美国大流感。因此,这次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和发展趋势,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也一定能够实现。

(二)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优势

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对当前的疫情冲击有很强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较快重返向好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中国经济的韧性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种优势不仅能让我们在常规时期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创造中国奇迹,更能让我们利用举国力量快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使中国经济社会秩序尽快恢复正常。

此外,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是因为支撑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项条件是充分的,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一是市场资源空间广阔。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余年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洗礼,我国形成了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庞大市场空间:14亿人口、9亿劳动力、8亿网民、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1亿多个市场主体。这些动辄数以亿计的市场资源和空间,就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竞争优势。按照“市场决定、政府有为”的要求,我们最终能够释放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移山填海的力量。二是内需潜力持续旺盛。消费方面,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我国有4亿多人口处于中等收入阶段,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和优质供给的跟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特别是居民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投资方面,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补短板空间仍然较大,广大中西部地区、边疆地区的交通状况还相对落后;城市地下管网改造、乡村道路硬化、垃圾污水处理、农房抗震加固、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仍然很迫切。三是新的活力更加充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我国的研发投入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位,已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创业创新正在推动我国由过去的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这将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潜力,极大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有效提高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

三、有力有序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若在疫情防控的时候,没有顾及到经济发展,就可能使疫情防控失去物质保障基础,也会使人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但若只顾推进经济恢复工作,又有可能扩大疫情的扩散范围,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需要辩证地看待。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不分轻重缓急,需要统筹协调,有力有序地做好各项工作。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这是恢复经济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一前提,抓高质量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一是要继续加大救治力度,根据需要继续加大医务人员和医用物资支持力度,加强力量薄弱地区防控。围绕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抓好疫情防控的重点环节。二是落实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要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实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对偏颇和极端做法要及时纠正,不能搞简单化一关了之、一停了之,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三是要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加大防护物资、生活物资保障和防护措施落实力度。要继续抓好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优先保障重点地区需要。

(二)有序推动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对中国经济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可以说,企业复工复产势在必行,如何复工是个关键问题。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一是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流动起来,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只有人流、物流、资金流流动起来,经济才有可能恢复起来。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二是要制定明确的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可延迟复工复产,待到疫情控制住后再复工。三是要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困难。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加大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四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主动服务,有序组织务工人员跨区返岗,努力保障已复工和准备复工企业日常防护物资需求,尤其是要做好工人的防护工作。

(三)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的实施不能因为疫情而被中断。一是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优先做好贫困地区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做好因疫情致贫、返贫农户的帮扶工作。二是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三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四)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一是要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救助政策要精准落地,政策要跑在受困企业前面。二是要帮扶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三是要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推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四是要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抓好春耕备耕和农业防灾减灾。

(五)积极扩大有效需求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疫情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远超预期,尤其是对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在逐步恢复经济的过程中,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一是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要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类指导,有序推动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二是要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大学毕业生接近900万人,这一任务十分艰巨。三是要强化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做好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做好疫情导致的无供养困难人群保障。四是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扩大实物商品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

(六)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可以看到,这次疫情已经扩散到部分其他国家。受疫情影响,部分国家停止了与中国的商品贸易往来,世界卫生组织也在积极关注中国的疫情,这些外部影响变量,我们必须重视。因此,下一步,一是要支持外贸企业抓紧复工生产,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二是要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合作,为对外贸易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三是要推动外资大项目落地,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此外,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寻求更多的外部帮助和支持。

(七)加大民生托底保障力度

要加大民生托底保障力度。一是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鼓励灵活就业,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二是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三是要强化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做好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四是要保障主副食品供应,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对患者特别是有亲人罹难的家庭要重点照顾。五是要统筹做好其他疾病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做好疫情导致的无供养困难人群保障。六是要及时抚恤在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职的医务人员、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等,妥善照顾他们的家属。

概而言之,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有较大的短期影响,但不会改变长期趋势。完成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需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周跃辉】

党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系列党课之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