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从李安电影《推手》 看中国家庭的相处方式 和矛盾的化解之道

从李安电影《推手》 看中国家庭的相处方式 和矛盾的化解之道

时间:2018-08-28 00:23:39

相关推荐

从李安电影《推手》 看中国家庭的相处方式 和矛盾的化解之道

993年,李安凭借电影《喜宴》,获得了第43届柏林金熊奖,扬名国际影坛。这个曾经在家当了六年家庭煮夫的男人,从此走上了开挂之路。三座奥斯卡金像奖、四座金球奖、欧洲三大电影节最佳影片、中国香港金像奖、中国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辗转几度春秋,李安用前半生的时间编织自己的电影梦想,而当梦醒时,他已是荣耀加身的华人之光了。

细算起来,这个大器晚成的男人直到36岁那年,才真正意义上执导了个人首部电影——《推手》,从该电影获得第28届中国台湾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就可以看出,当时还名声不显的李安绝非池中之物。

李安的作品通常都带着中式的温情和西式的犀利,但在他的指导下,这两种看似绝对对立的元素总能实现最大程度的水乳交融,而作为处女作的《推手》在某种程度上讲,最能代表李安对电影艺术的初心。

影片《推手》讲述的是90年代初,一位北京退休的太极拳教授老朱来到美国纽约跟儿子一家生活,却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而导致生活矛盾不断的故事。

电影塑造一个典型的中西合璧家庭,传统的中国父亲老朱、接受传统教育却留美发展的儿子晓生、完全异国文化熏陶下的美国儿媳妇和小孙子,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完全西方文化占主导的环境冲击下,中国式家庭的矛盾被迅速放大化,世代交替间的隔阂暴露无遗。

影片中的家庭,不过是当时万千中国家庭中的一个缩影,一层层隔着矛盾的窗户纸被无情捅破,这是是李安势必要窥探到底的决心,而另一面李安也在影片中引导着众人寻找着中国家庭的出路,试图冲破矛盾走向新生。

一、矛盾:盘根错节的家庭伦理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国人对于家庭有着西方人难以理解的血脉情结,一个小家庭所衍生出来的交际关系和人情世故通常都如同微观社会般复杂多样,用"爱恨交织"这四个字来形容中国式家庭显得尤为恰当。

"爱恨交织"下的中国传统家庭,如盘根错节的虬枝般,互相缠绕,也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纷繁复杂的家庭关系中,如若偏颇一隅,那家庭矛盾便也由此产生。纵观影片中老朱家庭矛盾的产生,便是家庭关系失衡导致的最直接后果。

01 夫妻:传统家庭角色分工下的错误认知

《传统家庭伦理与现代家庭关系建设的研究》中曾指出:"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最主要的。"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中,最首要的是夫妻关系,而后才是亲子关系。

但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典型的家庭范式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作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一家之主,在家庭内自然拥有最高特权。女性囿于操持家务,依赖男性生活,在家庭中缺乏发声的权利,如此代际相传,导致中国传统家庭中女性长期缺位。夫妻关系难以成为家庭中的主旋律,反倒是由血缘关系维持的亲子关系成为家庭中首要关系。

影片中在老朱和儿子深夜聊天中曾说道:"他们知道奈何不了我,就拿你和你妈出气,可是我只有一个身子,护得了你就管不了你妈。"

妻子和儿子之间,老朱选择了后者,这是亲子关系凌驾于婚姻关系的最真实反馈。影片中类似这种小细节还有很多,在谈及家庭背景时,老朱也只说祖父是前清举人,父亲是同盟会的大老,一字未提女性的身份,传统家庭中,男女地位失衡,也可窥得一二。

同样,在传统中国家庭长大的晓生,潜意识里也遗传了这种思想,在处理妻子和父亲之间矛盾的时候,他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倾向父亲,导致矛盾进一步深化。

晓生妻子是一位作家,因为老朱的到来,被侵占领地的她写作思路也由此闭塞。而面对妻子的抱怨,晓生无法理解,还直接拒绝了妻子提出换大房子的提议。

当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时,便会成为任何一次不愉快的起爆点。果然,后来老朱因外出散步而迷路走丢,找到大半夜也没找到父亲的晓生在家大发脾气,质问妻子:"你为什么就不能接受?"。

如出一辙,在夫妻关系和血脉关系中,晓生也选择了后者。李安导演用镜头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却能直指家庭矛盾中心:当血脉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时,父母和孩子的需求首先被考虑,而妻子,则成为被忽略或者牺牲的对象。当妻子拥有独立意识,大胆表达看法时,家庭矛盾便不可避免。

02 父子:被传统思想绑架的中国式亲子关系

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以纵向为主,强调的是血脉的延续,尤为看重父子间的记忆传承和血脉相连。

《朱子小学》曾言:"吾兄子有疾,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往视,不能安寝。如是者岂可谓无私乎?"先天的血脉连接,便划定了亲疏有别,亲孩子生病,虽一次也未探问,但内心的牵挂焦虑,整夜难寝。中国父母对于孩子之爱,在危难之时,更见无私,以身挡灾的例子不在少数。

老朱无疑是这样的父亲,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为了展现最大程度展现电影艺术,在《推手》的剧情里,老朱为了救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被活活打死。正是在这样的巨大牺牲之下,为儿子晓生付出一生心血的老朱才敢理直气壮地对儿子说:这一辈子我对不起你妈,只对得起你。

"情深悔不周,爱子心揉碎。"老朱为了孩子付出了一辈子,到了自己垂暮之际,也希望老有所依。但老朱忘记了,自己此时只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小孩",他不再是处于家庭权力中心的"一家之主"了。

但老朱依然对家庭里的对错、价值观都有着深深的参与感。比如:他要求孩子周末上大量的中国文化学习班,参与对孩子教育的管教,包括对儿媳吃素的习惯也进行评价。老朱习惯了自己作为家庭的中心,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应该是家庭的生活方式。不过,所有的参与与点评,都应了那句:"都是为了你们好。"但儿媳和孙子却并不以为意,所以他在儿子家住得憋气:五脏不平,气走不顺。

晓生不忍父亲难受,见父亲对陈太太有意,便安排郊游,撮合两人,结果陈太太一语道出真相,是孩子嫌弃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想要把两个老人凑一起,他们好省心。心灰意冷的老朱最终还是留下一封信离家出走。

人情莫亲于父子,看似"都是为你好"的背后,在孩子眼里有时亦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03 祖孙:中国式家庭追求的终极理想

影片中能治愈老朱的除了晓生,就是孙子杰米了。杰米一回来,老朱烦恼便能烟消云散,教孩子汉语、阅读,操心学习,操心饮食,老朱一开始舍不得离开也是因为中国人的子孙情节。儿孙绕膝,一家人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中国式大家庭,家和便能万事兴。

在中国社会家庭中,更注重的是人情冷暖,关系亲疏,讲的是推己及人。但西方社会不一样,费孝通曾经在《乡土中国》中提出,西方的社会有点像在田里捆柴,几根束成一把。人和人之间只是归属于不同团体的差异,但没有次序、等级。这种关系骨子里是一种个人主义——尊重个体之间平等的权利。包括父母孩子之间,也是平等的。子女成年后无法理所当然享受父母的供养,父母也无权去干涉孩子,彼此互相尊重,留足空间。

隶属于东西方的两种思想在李安的剧情设定下互相碰撞,展现出了极具张力的视觉冲击,和已经西化的儿子一家相比,老朱的传统思想显得尤为势单力薄。

二、和解:"推手"中的理想家庭

《推手》是片名,也是老朱的看家本领,太极拳,在影片里也是一种隐喻。人在练习推手时,在借力还力过程中有进有退,时来时往,从而达成一种平衡。

推手所蕴含的平衡,代表着处理家庭关系时的一种智慧,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也在这来往中动态流动起来。如果家庭中人际之间平衡得当,那么便和睦有爱,其乐融融;如果不平衡,矛盾由此产生。如何解决影片中晓生一家所面临的情感困局呢?影片中也给出了答案。

01 丈夫:破解两代人困局的关键棋子

晓生作为老父亲和妻子之间唯一有效的沟通桥梁,同时也是两代人之间情感破局的关键人物。

一开始晓生在面对父亲时,是退避迎合。面对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点评,对妻子习惯的要求,他从中斡旋,将潜在的问题暂时压下。面对妻子的抱怨,他开解"父亲没有恶意,也是为了孩子好,为你好。"

在矛盾不可调和后,他痛下决心:将父亲送至养老院是为了他好。之后他又撮合父亲和陈太太在一起,并仍然固执地认为这样做是"为了父亲好",可想不到父亲和陈太太不甘于被孩子操控,最后弄巧成拙,父亲离家出走。

纵观晓生处理矛盾的办法,和父亲老朱一贯的亲子观念如出一辙,都陷入了以自己的方式理想化别人的泥淖中,而这也是晓生根深蒂固的中国式教育的光影折射。

影片最后,晓生遵从父亲的意愿,在外面租一间屋子,偶尔带着孩子去看看老父亲,给彼此互不干扰的空间。晓生也找到了以自己、妻子、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秩序。

02 老朱:传统中庸思想的妥协自救

太极,刚柔并济、绵缓斯文,其中也蕴含着古人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练太极拳出身的老朱深谙此理,离家出走后的老朱,在餐馆洗碗打工,但因为动作慢被老板针对,老朱终于发了脾气,凭着自己一身武功,任人如何推都不走。

闹到警察局是老朱思想的转折,对餐馆老板的发力,是他一肚子愤懑情感的宣泄,但此时的老朱终于想开了,孩子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也不再是那个处处需要自己庇护的小孩了。

影片的结局早已藏在老朱书写的那首诗里:"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老朱最后还是选择了包容妥协,主动退让权力,搬出晓生的家庭单独住,向自己和孩子妥协,以这种方式达成自救,成全了儿子的家庭。

巧的是,陈太太也做出一样的选择,搬出孩子的家庭独居。家庭中,接受彼此差别,看破不说破,让家庭处于一种和而不同的状态,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电影《推手》的核心是一个典型的横亘在中国家庭里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真实而又无奈,影片中老朱的家庭不过是成千上万个社会细胞中而李安导演以中国传统"推手"的象征意义,最后让老父亲用一种尊严的方式下台,用妥协和包容来完成一个家庭的自救,以中国的传统智慧给出了中国家庭的和解之道。的一个。

这部24天就拍就的电影,仿佛是李安十年磨一剑的出鞘,水到渠成,这个生养于台湾,求学于美国,工作于美国,始终温文儒雅的男人,总有一种力量,利用电影这个武器,引导人们去关怀人性,而他,也继续在电影里四顾逡巡着安身之所……

邀约作者:林小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