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心理学家:为什么我们总会误解别人或被人误解?看完这篇就明白了

心理学家:为什么我们总会误解别人或被人误解?看完这篇就明白了

时间:2021-11-05 17:28:11

相关推荐

心理学家:为什么我们总会误解别人或被人误解?看完这篇就明白了

生活中,可以说,误解无处不在!

为什么我们总会误解别人或被人误解?

心理学家指出:我们容易误解他人或者被他人误解是存在一定原因的,误解不会无端出现,它源于我们心理当中的一些固有缺陷。比如自我、多疑、从众等心理都容易导致误解的发生,想要避免误解,就必须要认识自我,找到自己为什么误解他人或被他人误解的根源。

通常来说,造成误解的根源,主要是以下四点。把如果能牢记在心,对你为人处世大有好处。

一、我觉得应该如此——无法走出的自我角度陷阱。

小贺是毕业一年的新员工,有一天,在下班后,其他的同事都离开了,因为他手头上的工作还差一点点就要结束,不想拖到第二天,就留在办公室等做好了再下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后,他处理完手头上的工作,在准备离开时,见到自己的上司手上拿着几张A4的纸站在碎纸机前,似乎要用这个机器却不知道怎么用。

小贺看了上司一眼,走过去问有什么要帮忙的吗。上司扬了扬手中拿的几张A4纸说,能否帮帮忙,他不会用那台机器。

小贺笑了笑,便从上司手中接过那几张A4的纸,打开机器后,便把纸张塞了进去。就当他准备转身离去时,没想到上司去说了一句:“复印有这么慢吗?怎么还没出来?”

原来,上司是想复印而并非是要将那几张纸粉碎处理掉。

事情说到这里,如果你是小贺,你大概该冒冷汗了吧,铁定少不了一顿劈头盖脸。我们想想,这样的误解其实在一开始是不是就可以避免的呢?

事实上,也是小贺职场经验不足,想法简单,不假思索地就认为上司是想碎文件,而上司习惯性地把小贺想成自己对事情的了解和掌握。双方只要都多询问一句:“您是要碎纸吗?”、“这个机子怎么复印?”误会也就不存在了。

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大多都是像这样“我觉得应该如此”,在看待人和事的时,无法走出站在自我的角度现陷阱而造成的。而这种“我觉得应该如此”,跟我们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其主要的表现便是在于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原有的经历便会自动从脑海中浮现出来,并因此做出行动反应。

静下心来,仔细地想想,你曾经误解他人或者被人误解,是不是在很多的时候就像上面所说的那个小贺一样呢?诚然,误解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不少的困扰,但你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不可能完完全全地消除的,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如何减少让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心理学上认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存在误解,因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的所经历的事,无论是出生、所受的教育都不会一样,也就是因为如此,我们每一个人在看待世界的时候角度也不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识到这一点,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走出凡事站在自我的角度去看待人和事,学会转换角度、积极去交流沟通,才能尽量减少误解的发生。

二、看他那样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凡事先入为主,难以摆脱的首因效应。

“新官上任三把火”、“先发制人”、“下马威”,这些词语相信我们都耳熟能详,也正是当下社会流行的一种行为作风。其实,这些都是利用首因效应而占得先机的经典手法。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都十分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以及言行举止,以期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基础。这也是人们擅长利用先入为主的思想,为自己创造空间。

先入为主的思维力量真的如此强大?能引导一个人的认知?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分为两组,心理学家拿出同一张照片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他对甲组说:“这是一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照片后,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这个实验表明,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既定的心理方向。从心理学上来讲,先入为主与首因效应,这是人类认识上的,先天带来的缺陷,就象错觉一样的缺陷。只有认识到它的真正原因,才能改正它,就像改正错觉对人的影响一样。

三、这还不简单,我还能不明白——断章取义,不求甚解。

读书、写作时常常会用到刹那、瞬间、弹指、须臾这些用来形容时间短暂的词汇。但是,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哪个长,哪个短?似乎没有人去想过这个问题。其实,《僧只律》中记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简单计算发现,原以为同样表示时间短暂的词汇,其实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自以为懂得的东西,其实还是不求甚解,被我们错用。

生活中、职场上、商场里等等,无论是什么圈子,若是你不求甚解,总抱着“这还不简单,我还能不明白”的想法,捡了半句话就走,你的后果有可能比丢了工作更严重。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自以为懂得的东西,其实还是不求甚解啊。所以,凡事我们都要问个明白,理解透彻,最后再去做。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功夫在明白上,才能做明白事。

四、他们都是那样说的——受到他人言语或环境影响。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媒体引导舆论。尤其是那些纵横网络世界的网友们,可以说对这句话是感同身受。那么大家想过原因没有?为什么媒体能引导舆论?

就说比较大众化的娱乐圈新闻,一开始“袁珊珊滚出娱乐圈”的喊声是一浪接一浪,后来袁珊珊马甲线一秀,各种袁珊珊其实很努力的帖子一出,成批黑转粉现象出现。再说郑爽出道时被黑得体无完肤,再后来爽妹子凭借与张翰的苦情恋成为当红小花旦中最受欢迎的一位。

路转粉、黑转粉浪潮般的现象,真的是因为这所有的网友、观众们因为主观认识改变了对明星态度?不,绝大多数的网民的舆论态度其实是被媒体牵着鼻子走的。所有人在转变的过程中潜意识都在想:“他们都是这样想的”、“他们都是那样说的”,于是,“我也这样觉得”。

“你觉得生儿子好还是生女儿好?”

“儿子吧。”

“为什么?”

“我那些朋友多觉得生儿子好,以后老了有人养老送终。”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啊?”

“就这两年吧,身边的人都结婚了,爸妈也催,他们都说二十多岁最重要的就是把婚结了。”

上面的日常对话是极其普通日常的,几乎很多人都问过、答过类似的问题,但是你们好好想想,你的答案是什么?这个回答有什么错?错误到底出在哪里?

“我朋友觉得”、“他们都说”,我问的是你怎么想,不是你的朋友你的父母还有别人怎么想,你真的有考虑过自己怎么想的吗?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障碍,容易跟随大众的思想,一味地、麻木地、潜意识地受他人的语言或环境影响,从而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个性。

就是因为这种人云亦云的惯性思维,很容易使我们对他人产生误解,或者是让别人对我们自身产生误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