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以《小偷家族》为例 解读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美学及观影方法

以《小偷家族》为例 解读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美学及观影方法

时间:2023-12-19 13:35:02

相关推荐

以《小偷家族》为例 解读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美学及观影方法

作为一名资深影迷,阿牧对一些知名导演的电影如数家珍。@阿牧是谁

看到对于《小偷家族》这部经典影片,很多朋友都是从电影故事本身所呈现的主题来解读。阿牧今天就换种新方式,我会是结合电影内容,并结合是枝裕和的电影元素与风格,进一步来解读他的整个电影美学的传承与发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自身的观影体验,分享看懂看透一部电影的三个方法。

01、早在《无人知晓》中,是枝裕和的电影艺术风格就已形成:用纪录片中长镜头的手法记录痛苦与欢喜,展现最真实的人性与生活

从1995年处女座《幻之光》开始,完成《下一站,天国》、《距离》这早期三部曲,是枝裕和就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但是真正被世人认知到这位日本新时代导演的还是拍完《无人知晓》之后,这部电影也标志着是枝裕和电影独特风格的形成。

那么是枝裕和独特的电影风格到底是怎样的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①是枝裕和早年拍摄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经历,让他对长镜头的记录方式以及人性的隐藏格外敏感

1987年枝枝裕和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之后,就职于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在1993年,他就执导了纪录片《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

有些人说,要了解一个导演的电影风格,最好就要去了解他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比如,拍摄出《盗梦空间》、《致命魔术》、《记忆碎片》等等一系列烧脑叫座的神片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大家追溯起他的电影风格时,都会拿他早年的教育说事。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这种反叛、裂痕、突破就是在与传统的刻板教育较劲。另外,作为一名优秀的工科生,克里斯托弗·诺兰当然也发扬了这个优点,那就是在他的电影中,我们能看到他对复杂世界、对物理数学等等做出了碎片化的剖析。

同理,追溯到是枝裕和成名之前的这段在电视制作公司制作纪录片的年月,我们能发现他后期很多影片中的长镜头运用都是源于这段经历。

比如,《小偷家族》的开始就源于大家挤在一起吃饭,长镜头的运用就像是一个旁观者,原原本本地记录着此刻发生的事。

另一方面,拍摄真人秀节目,也让他看到了“真人秀”之外的人性的刻意隐瞒。这种在真人秀表演中的“假象”,让他对于揭开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绪更为敏感。

②是枝裕和承认自己深受导演侯孝贤的影响:真实记录远比表演更重要

在拍摄《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他逐渐喜欢上了侯孝贤的电影风格。是枝裕和电影里面的愤怒却又平和就是源自侯孝贤的物是人非之后的苍凉。

在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侯孝贤导演曾对是枝裕和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自己的理想是希望帮助亚洲的年轻导演超越国际界限进行电影创作。

是枝裕和听完深受触动,在拍完这部纪录片之后,他就开始着力转型做电影导演。

后来是枝裕和是这样评价自己这位导师的:

“他是那种如果拍孩子就会和他们一起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储蓄了很多感觉,在正式拍的时候,这种感觉会持续下来,我不太喜欢指挥演员,尽量让他们自由发挥。

在我看来,正是这段拍摄侯孝贤的纪录片的经历,在是枝裕和的内心深处扎下了一颗做知名导演的种子。从此之后,是枝裕和正式踏上电影的学习与制作之路。对于真实内心世界与人性表达的艺术追求也是在这个时候埋下的种子。

02、结合《小偷家族》中的一些镜头,谈谈是枝裕和电影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

《小偷家族》这部电影讲的是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妹妹组成的毫无血缘关系的6口之家,在东京的高楼大厦之间艰难求生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关键词可以概述为偷窃、啃老、虐待等等一些黑暗负面的词汇,但是整部电影看完我们却很难生发出愤怒的情绪,这是由于电影里面没有流露出任何的批判与指责。整部电影都是在展示一个真实的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

在他们那种处境中,我们很难用我们社会的一套是非观来评判。因为,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他们的选择都是自然而然的行为。

所以说,是枝裕和的电影中最珍贵的就是,他在电影中向我们展示的愤怒本体以及他对愤怒的处理方式,也就是不带预设角度的记录。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愤怒是没有原因的,也是没有对错之分的。他所展现的镜头都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社会观察者所看到的内容。

比如说,小偷家族中那些感人的细节。爸爸用身体挡住电源,好让儿子偷窃;后来,而是用身体挡住杂货铺老板,好让妹妹偷窃。妈妈抱着妹妹,准备送回它真正的家,听到他的父母吵架,说后悔生下他时,妈妈瘫倒在地,妈妈和妹妹洗澡时,看到两个人手臂上有一样的伤疤等等情节。

通过这些细节情景化再现了人物真实的心理状况,没有导演安排的刻意为之的情节,没有演员过度的演绎,唯有普通人物在那种真实状态下的自然流露。我想这就是是枝裕和电影里面所展现出来的纪录片式的真实。

再来说个《小偷家族》这部电影中最为显著的是枝裕和的特色,那就是“吃东西”的场景画面所传达的意义。

为了解决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这6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靠偷窃组成一个家庭。他们的家庭关系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允许的,甚至出现了很多令人不忍直视的场面。比如,哥哥教妹妹偷东西;奶奶死后他们把她埋在厨房,继续骗取奶奶的养老金等等。

这些行为都很不道德,也已经违法,但这个家庭又最符合家庭的原本定义是一家人,无论如何都应该相互扶。即使房间拥挤凌乱,即使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但是他们仍然在笑,在奔跑。这其中的缘由就是因为只要他们围坐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完成的家。这个家足以让人忽略掉条件的艰辛。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小偷家属看作是一部关于“吃”的电影,因为整个电影里家人一直在吃东西。我想对于他们这种处于最底层的为温饱挣扎的人来说,在一起吃东西,就是他们最好的陪伴与慰藉,他们才是一家人。

03、作为一名资深影迷,结合我上面分析《小偷家族》的角度,阿牧分享三点真正看懂看透电影的方法: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化呈现的艺术形式,包含了视觉、听觉等等,但也不能简单将其分解成画面和文字的艺术,因为相比于文学和音乐,我觉得电影更为复杂一点,也更容易让人更多的情感。因为他更直观,更符合当下人们的接收信息的模式。

但是,如果没有系统学习过如何欣赏解析一部电影,我相信谁都会忽略掉很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就比如,你没有学习过如何读一本书、如何读小说,那你肯定很难在同样的时间里,比那些懂得小说常见的象征意义、故事情节的安排等等知识的人,看到看懂更多深层次的含义。

下面就结合我多年观影经验,结合《小偷家族》中的情节,谈谈我对于如何看懂一部电影的看法:

①了解导演的成长、教育背景,将电影放到整个导演的作品框架中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电影都有着导演鲜明的个人特色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导演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所有的设计、所有的镜头都有着导演个人的理解与表达。就像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的支离与奇幻,就想姜文电影的硬汉与爷们。

所以说,想看懂一部电影就要将这部电影放到该导演的整个导演生涯中,那么你肯定会发现,这个电影是镶在其中的一部,或多或少都跟之前和之后的电影有着某种类似的地方。

比如,将《小偷家族》放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作品中,你会发现像之前的《比海更深》、《海街日记》、《如父如子》都是在为这部影片做准备。因为在《小偷家族》中集合了更多的元素:偷窃、遗弃、性犯罪、死亡等等话题。

②不沉湎于故事内容,跳出电影中设置的情绪,才能看到更多电影之外的意义

观看电影,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感性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有时会哭的稀里哗啦、有的会气愤填膺、有的会打抱不平等等

这些都是因为你在观影的过程中,被导演的情绪牵着走,被故事所营造的氛围包裹着。这就会很难跳出电影本身,看到更多的信息。当然,我不是在说,我们第一次观影就要保持理性,不要被电影的情绪牵着走,而是我想强调当我们看完一部精彩电影之后,如果还想要了解到更多的信息,那么我们可以再去理性的分析一遍。

比如说,如果你沉湎于《小偷家族》中各个人物的悲惨经历,你会被导演设置的悲悯情绪所包裹,你很难跳出电影看到为什么我们没有愤怒情绪呢?电影中人物行为既不符合法律,又不符合道德,为什么我们就没有生发对他们不满的情绪呢?

如果你能想到这些问题,你就能理解导演是枝裕和这么做的良苦用心,那就是我在前面讲过的:是枝裕和只想呈现出真实的人性,不加以任何的或道德或法律的批判。

③用故事思维来分析电影是如何讲述故事的

所有的电影都是在讲述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讲某些或某个人物的经历与变化。这种经历与变化是有“模式”的。

比如,很多人物获得新生、走出困境,往往会淋一场雨,就想《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男主逃出监狱之后,跳进了一条小河;当这个人物要遭遇某种不幸之前,他往往会运气比较差,遗忘东西或者摔碎东西等等。这些都是讲好故事必要的元素之一。

在《小偷家族》中,“吃东西”就是一个是枝裕和典型的讲故事的元素。是“吃”将这六个陌生的人联系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之中。

结语:

想要真正看懂《小偷家族》,阿牧认为就不能仅仅从故事内容分析。如果只从内容分析我们只会看到电影画面所呈现出来的人性的善恶、小人物的挣扎等等,我们看不到我们为什么没有愤怒,看不到电影在整个导演的职业生涯中占据哪个位置。

因此,今天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一下我对《小偷家族》故事之外的一些思考,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也结合了电影介绍了真正看懂一部经典影片的方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