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为什么你不快乐?这本书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你不快乐?这本书告诉你答案

时间:2022-10-14 12:24:32

相关推荐

为什么你不快乐?这本书告诉你答案

人生的每个阶段,常常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困惑,少年的烦恼、青年的迷茫、中年的压力……很多时候都会感到心灵的困顿,感觉平凡的日子就像在重复。

很多人在生活中经常会感到不快乐,总是对没发生的事情忧虑过多,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很容易迷茫和失去方向。这时,不妨看看《人生的智慧》这本书。

这本书就像是位睿智的导师一样,为你点开你不快乐、不幸福的那层窗户纸,让你重新审视生命、审视人生,定义幸福。人生在世,没有什么比“to enjoy oneself”(自得其乐)更为重要,但是幸福的得来要靠的不是外力,而是自己内心油然而生的感受。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01叔本华其人其事。

《人生的智慧》是哲学大师叔本华晚年的著作,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还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同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观点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

少年时的叔本华家境良好,父亲是银行家,易怒而忧郁,母亲是作家,他的父亲,自私而冷漠,造成了他的生性孤僻,后来父亲投河自杀,他跟母亲的关系也始终处理不好,隔阂很深。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他脾气火爆,情路坎坷,终身未婚,一直过着孤单隐居的日子。

18到18间,叔本华在理智和孤独中完成了其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

叔本华这么评价他这本书:

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直到1851年,他完成了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补充与说明,结果是这本以格言体写成的《附录与补遗》使他赢得了世界声誉,后来这本书被拆成了多部著作,叔本华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终于得到了声望,但仍然过着孤独的日子。

《人生的智慧》这本书就取自叔本华的这部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 由于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他的一生过着富足的生活,逝世后,他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慈善事业。

叔本华的很多人生经历对他的观点有深深的影响,有些观点是积极的,但是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带有浓浓的个人色彩:

他拥有财富,从来不为金钱发愁,在他看来人应该保持乐观心态,最无助于乐观的是钱财,最有利于乐观的是健康;

他一生孤独,并享受着这种孤独,在他看来社交是一种极其危险甚至致命的行为,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这些人大部分道德败坏、智力迟钝,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内涵,根本没有必要与人交往;

他生性孤僻,脾气火爆,曾经把女裁缝推下楼梯造成终生残疾,最后必须给她终生补偿,他认为在告诉朋友自己遭遇不幸时,那些所谓的朋友流露出某种愉快的表情,显示了人类的劣根性……

虽然叔本华家境富裕,但是可以看出他的生活中是缺少温暖的,朋友不多,与家人关系不睦,终身独自一人,晚年仅有一只卷毛狗相伴,其实孤独只是他的保护色,但是因为孤独,也让他过度注重个人主观意识,忽略或者漠视群体、社交、国家荣誉感等。

在孤独中,叔本华探索人生中的一些疑问、幸福的源泉等,其实,所谓的“人生智慧”很大程度上就是怎么能够幸福地过一生,这个悲观主义者暂时摈弃了自己的悲观思想,一层层剥茧抽丝从世俗角度地探讨这个每个人都面临的人生命题。

叔本华

02《人生的智慧》主要内容。

《人生的智慧》一书语言通俗易懂,道理透彻实用,读到书中的很多语句,你会知道“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如何才能幸福地过一生”、以及“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应该遵守哪些永恒的法则”等问题。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人的划分、人性、财产、地位等人自身拥有的重要特质进行了阐释,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关于人的划分,叔本华认为人与人命运的最根本差别,可以分为三类:包括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及人在众人审视下的生活方式。在这其中,影响人类快乐的因素最主要的是人自身。

“我们从我们自己那些汲取的快乐,远比从我们周遭所获得的要多得多。”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选择职业、地位、生活的方式等问题上,常会迷茫,通过叔本华的观点,我们明白不管遇到什么状况,要尽我们的全力,发挥与生俱来的个人天赋,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

关于人性,叔本华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长久的不是财富,而是性格”,人的运气会改变,但是性格不会,性格中包括的是:健康的身体中有健康的心情。同时,他提出了快乐的三种能力:快乐是生命的活力,快乐是运动的活力,快乐是感受力。平庸的人将自己的快乐寄托在自己以外的外在事物上,这是不可靠的。

在我们的身边,有些人为了工作或者其他,常常熬夜透支生命,其实任何人和事都不值得我们牺牲健康去追逐,一个内心充盈的人一定是拥有丰富内涵、个性充实的人,只有自己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和快乐。

关于财产,作者在书中指出三方面:自然属性必需的需求、感知的满足、奢侈炫耀的需求。每个人对财富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穷人比富人更容易挥霍,也更容易接受财富的失去,文学艺术领域和政治社交领域的人对财富的态度不同。

自古以来,对财富的追求就是很多人的目标,在叔本华眼中,人的幸福感跟财富的关系不大,即使一贫如洗也可能会拥有快乐,在追求财富的人那里,有时幸福却很难,因为他们不容易实现满足,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追逐更大的利益。

关于地位,人在他人心中的位置,叔本华在书中用了较大篇幅阐释了这一部分,其中对名声、骄傲、级别、荣誉、声望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些外在的东西影响了一个人在他人心中的地位。

的确,很多人寻找幸福不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而是从别人的意见中寻找,那情况就非常糟糕,一个人要有保持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能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

第二部分写了我们和自身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我们对生命和世事发展所应抱持的态度及人生的各个阶段。

在我们与自身的关系中,叔本华提出关于人生智慧的首要原则:智者的目标不是追求幸福,而是远离痛苦。不同环境成长下的人对幸福的感受不同,人生在前行的旅程中,有想不到的障碍出现,也总能有意外的收获。

人生在到达一定的高度时,才能对他所经历的过程,有一个连贯的认识,而从一开始,人们只是按自己的性格、目标及能力的限制下去行动。在这其中,我们需要做的是一步步完成目标,注重当下的路;我们必须用心度过每一天,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也是无法重来的;简单的生活更有幸福的体验,人要经过经常反思自己每天的行为,可以用记日记的形式写下来,人们应该享受独处。

在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中,叔本华提出了前瞻能力和宽恕能力,前者帮人们免受损伤,后者帮人们远离干扰;生活也让他人生活,在与他人相处中不要试图改变别人;人们总是能被性情相同的人吸引,但是和任何人都也不要靠得太近。

面对世俗命运的时候,叔本华认为人生无论过得简朴还是奢华,都差不多,殊途同归;人生是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面前重大人生决策的时候,往往会有本能反应,发自人性深处的指引;人生中要敢于重视不幸,不遗余力地转变逆境,要想获得幸福,不仅要有勇气,还需要有智慧。

在最后一部分生命纪元中,叔本华引用伏尔泰的话,说明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精神特质,如果人的精神不能与年龄相适应,就会感到极度不适;人的童年时期是在不满足中追求幸福,而后半生的主要特征是对不幸的担忧。

他把生活比喻成一幅刺绣作品,前半生是正面,后半生是背面,背面虽然不够漂亮,但是却更有启发意义;也正如登山,前半生一直在上坡,所以充满了力量,下半生在走下坡,显得尤为疲惫。

书中用通俗的语言阐释了人生的智慧,其中不乏引用一些心理学家的作品和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本书虽然写于100多年前,但是书中的很多观点看了都能让人产生共鸣,会心一笑的同时,感叹在生命、生活中的体验人类是共同的,时隔百年,很多情形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得到,许多观点让人思考,让人有所悟。

03《人生智慧》对人们的启迪。

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获得幸福、愉快地度过人的一生这样一门艺术,因此,这本书教导人们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是“写给迷茫者的灯塔之书。”

尼采是叔本华哲学的继承者,他曾说过:“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

卡夫卡对叔本华的评价是:

“这位语言艺术家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真理裹以最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

虽然书中的有些观点带有个人主观色彩,但是我们读来理性地加以选择,辩证地进行分析,该书也不失为一本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心理学著作。

叔本华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但是从这本书看来,悲观的论调并不太多,反而更多的有鸡汤的意味。

从《人生的智慧》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叔本华倾其毕生所思所感,他摈弃了自己一贯的悲观主义,以他丰富的人生体验,在孤独寂寞中感受到的最真实的人生,在他晚年他对其生命历程进行了细细梳理,写下了这些文字。

书中写道:

“我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事情,其重要性远远不及我们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方式,扰乱我们的不是这些客观、真实的事情,而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理解和把握。”

书中的主要观点是阐释对于人的幸福起着关键作用的各类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的体魄等,而这些内在的因素是决定一个是否幸福的衡量标准。

在我们的成长中往往过多地注重外界对我们的要求,为了塑造别人眼中好的自己,我们有时候不得不费力扮演着自己并不喜欢的角色,从而失去了自我,泯灭了个性,其实幸福感更多的来自内心,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自我,自我的成长、自我素质的提升、自我认同感的加强、。

很多人的人生过得稀里糊涂,不仅对自身没有正确的认识,而且对环境、他人、命运、社会等各方面都缺乏深入的思考,所以导致了过得不幸福,不能够理性地看待、分析问题。

对于幸福而言,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不一样,但是真正的幸福与财富、他人等外在因素无关,而与人的健康、思想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发自内心的愉悦。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这么一句台词:

“也许幸福是我们只能去追求的东西;又或许是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追求到的东西。”

但是当你读了《人生的智慧》这本书,你会明白,幸福不是遥不可及的,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有勇气,有智慧,发自内心地努力争取,幸福或许已经在点点滴滴的小事里,或许在你努力追求的过程中,或许在你静下来心细细思考就能感受到。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幸福,但是由于个人生长的环境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不一,难免让人觉得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多看看像《人生智慧》这样的心理学著作,会发现原来我们的一些小情绪是普遍的,很多人都有,我们遇到的问题,大部分人都会遇到,理性地对待、客观地分析问题,让自己不断地成长进步,内心变得更强大,更能体会到由内而生的幸福感。

《人生的智慧》一书值得细细一读,阅历不同、境遇不同,也能读出不同的感觉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