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 形象喻示方式及理想的欣赏者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 形象喻示方式及理想的欣赏者

时间:2021-11-05 10:02:02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 形象喻示方式及理想的欣赏者

本文乃作者姜莹说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诗性的魅力只能以诗心和诗情去领略,所谓“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虞世南《笔髓论》)。对书法这种抽象线条造型的艺术形式以及对宇宙生命意味的深情感悟,也只能用诗情画意的语言风格才能较为贴切地传达对宇宙生命的情怀和生命意味的显现。“为书之妙,不必凭文按本,专在应变,无方皆能,遇事从宜,决之于度内者也。”(《评书药石论》)试想,若以枯燥、乏味、干瘪的抽象概念进行精确的阐释,那将是味同嚼蜡,多么的索然无味。

虞世南《笔髓论》

传统书法赏评的形象喻示方式是在特定的人文语境中产生的,语言和现象之间的连接是空泛的、松散的,除了具有丰富欣赏经验或实践经验的专业欣赏者,别人很难从这种陈述方式中回溯到陈述者之所指。这样的赏评不利于交流,即使欣赏者本人,也很难从这种陈述方式中获得对对象的进一步认识。同时,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尤其是当形容词大量用于对欣赏的陈述时,很难与现代人的心理结构一对应起来,也很难表达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改变传统的陈述方式和术语,建立起新的陈述系统,对书法欣赏中所观察、感受、体悟到的结果进行有效陈述,是现代书法赏评不可或缺的能力。

传统书法赏评

对形式构成分析结果的陈述,我们应尽可能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对于原有的术语,最好进行重新界定,并建立起新的术语系统。个别术语的引人并不足以影响一套陈述语言的基本结构,只有当新的术语和重新定义之后的原有术语构成一个新的陈述一分析系统时, 才可能带来观察方式和陈述语言的重大变革,才有可能把对形式构成的认识以及对形式构成之上的精神意蕴的理解推向极致。

书法形式构成

小编说说理想的欣赏者吧,书法欣赏者是感受与品评书法美的人。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对审美主体影响最大的是对传统的理解和对实践的体验。唯有对传统和实践都有深刻的洞见,才能对作品作出最为合理的阐释。因此,理想的欣赏者应该对书法作品形式构成有精微的洞察力,对实践有敏锐的感受力,对书法精神内涵有独到的阐释能力,以及对感悟和思考有准确的陈述能力。对书法作品形式构成精微的洞察来源于对传统深刻的理解,唯其如此,才能对作品的形式构成作出精准的分析,才能尽快地进人作品的形式构成中去。对形式构成的欣赏要不断地调整观察方式和角度,从线条和空间的细部人手,尽量绕开人们对书体习惯性感觉,使欣赏真正进入每一段线条和空间之中。

线条

要尽可能准确、清晰地记住这些作品的所有细节,使之成为下一次欣赏的起点。获得形式构成元素的感受之后,构成元素的运用便成为下意识的判断标准。有了这一标准,便容易判断其他书法作品的得失。构成元素的深人还有助于对其他造型艺术的欣赏。对书法而言,线条和空间无处不在,对于这些形式构成元素的敏感,有助于我们获得对生活中物象的深入认识。这样培养起来的感受模式是一个开放结构,一个不断生长、调整的结构,这种开放式的结构有助于我们对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进行兼收并蓄的欣赏。

形式构成元素

此外,欣赏者还应该了解作者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对这些材料的掌握会自然加人到对作品的感受、联想和记忆中,以丰富对作品精神意蕴的解读。对于表现在形式构成中的精神意蕴,要谨慎地辨别它们之间的可靠联系,对于可靠联系的那一部分,要不断深人发展,而对那些不可靠的连接部分则应部分地予以摒除。对实践敏锐的感受应该从身边的细微之处开始,保持主动的体验精神,重视自己从心中获取的感觉,并把它渗透到自己的整个灵魂中去。此外还要关注周围世界发生的一切,保持自己对所处世界的敏感和热爱,进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将是对作品进行解读的活水源头。

作品xins

当人们从实践中获得这种体验时,实践便成为人们从事欣赏的重要支点,成为建立审美感受模式、审美判断标准的重要支点。这样发展起来的内心世界会不断地对作品的精神意蕴提出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欣赏永远保持清新的活力。对形式构成精微的洞察力和对生活敏锐的感受力是书法欣赏最为主要的两种能力,对于书法作品仅有感受是不够的,还须对作品精神内涵进行准确地阐释。这种阐释是对感受的储存、提炼和升华。传统的阐释,由于感觉与思维模式处于非逻辑状态,很难完成对书法欣赏的进一步推动,也很难满足现代人欣赏的要求。

因此,在我们感受与思维之间要建立一种可靠的连接。在欣赏中,除了调动所有的感性因素之外,我们还应利用一切理性的力量,充分使用文献考证、形态分析、统计比较、实验操作的方法,在现象与意义之间架起一道坚实的桥梁。这能使我们从无歧见的简单事实和感觉出发,一步一步把品评引到某种结论或感觉状态之中。这种严谨的思考方式与以往松散的感觉相比,会使我们的思考获得很大程度的改变,并拓展我们品评的深度。

参考资料《中国书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