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脑科学家手把手教你变聪明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脑科学家手把手教你变聪明

时间:2023-12-12 14:28:23

相关推荐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脑科学家手把手教你变聪明

读过《人间词话》的人,想必对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印象颇深。

其实,读书这件小事,也可分为三重境界:一重,书到用时方恨少;二重,书山有路勤为径;三重,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过多数人读书,还是停留在第一重境界。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没有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理解和实践。

读完一本书,却不知道这本书想要表达的核心是什么?

读过很多书,却不知道如何活用于人生?怎么通过阅读来改变现状?

阅书无数的日本知名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认为,用恰当的方法读书,能够磨练语言能力,锻炼大脑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更睿智地生活。而这正是《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这本书的核心所在。

作者其人

茂木健一郎,日本著名脑科学家、脑科学创意经济的领跑者,日本脑科学应用第一人,曾经就任于理化学研究所、剑桥大学,现任索尼电脑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东京工业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可以说,茂木健一郎始终站在脑科学研究的前沿,以脑科学权威之姿席卷日本。

作为专业的脑科学学者,茂木健一郎擅长将复杂枯燥的知识,融入生活化的体验中,用通俗轻松有趣的方式,指导人们锻炼大脑、改造大脑。基于这一理念,茂木健一郎已出版的大脑系列作品销售量突破100万册,《创意脑:用脑科学激发创造力》、《大脑活用学习法》等书籍,在国内深受喜爱。

茂木健一郎本人酷爱阅读,文学、社科、政治、历史等领域的书籍,都有所涉猎。而对阅读的兴趣,最初是起源于对蝴蝶的喜爱。为了更多地了解蝴蝶,他从小就有意识地阅读相关的书籍。而长大后的他之所以会选择走脑科学研究道路,也是因为一本书的影响——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的《皇帝新脑》。

回顾一路走来的经历,茂木健一郎在阐述阅读与大脑关系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阅读经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授读者如何选书、读书、拆解书和实践书中的内容,进而切实地改变自己的人生。

如何选书

书是一面照见自己成长的镜子。在阅读书本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汲取养育大脑的养分。广泛阅读书籍,能够提升我们看待世界的高度,磨练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想象力,刺激潜能的开发,而且还能促进人际交往关系,帮助我们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遇到更多更有趣的灵魂。

那么,在茫茫书海中如何选择书籍进行阅读呢?

1、读自己感兴趣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阅读的领域和类型,无需盲目地跟从别人的喜好去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也不例外。

当你对一本书有兴趣,你自然而然会产生阅读的冲动。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快乐,这会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从而对阅读这个行为产生正向刺激,使之不断地重复,这样就会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

2、读经典作品。

不管是哪个领域,都有一些作品,历经时间的洗礼,依然广为流传,被无数读者奉为圭臬。茂木健一郎在童年时读过《我是猫》(夏目漱石 著),但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长大后的他再回头读这本书,却有了截然不同的感悟。或许再过几年,他再来读这本书,还会有更深切的体悟。这样的经典书籍,茂木健一郎称之为“冠军作品”。

阅读这类作品,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读者自身在阅历和眼界上的不足,很可能无法理解书中所表达的精髓,需要读者重复阅读。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我们会发现自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理解和收获。

3、读出高度、深度与广度。

读书的高度,是由阅读量决定的。

书读得越多,我们看待世界的高度就越不同。读过十本书的人,会站在十本书的高度去看待世界,读过一百本书的人,会站在一百本书的高度上看世界。而这将影响着我们的决策与思维方式。

读书的深度,就是要专注于一个领域,不断深入,使之自成系统。

如果读书不读深,只停留于表面功夫,匆匆读过了事,对于提升自我、构建完善知识体系没有任何帮助,最后只能沦为样样都会,但每一样都不甚精通。

既然如此,那我读书只读一个领域内的书,不就能够做到精深某一领域了吗?其实,这种读书方法也是走极端的错误做法。要知道,在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不同领域内的跨界已然成为潮流,仅仅掌握一个领域内的知识已经不够用了。

读书的广度,是由涉猎领域决定的。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用多领域的知识来滋养大脑,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灵感。

4、读“高端纸书”。

随着新式媒体工具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内容和信息,得以用最低的门槛获得最大的曝光。

我们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文章和作品,比如上班途中在地铁上就能浏览时事新闻咨询,再比如下班后躺在沙发上追小说作品,一追就是通宵。

毫不客气地说,如今的我们在网络上每天都能阅读数万、乃至数十万的文字内容。

但是,这种阅读能够切实地改造我们的大脑吗?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吗?茂木健一郎从专业的角度,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

纵观网络环境,文章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浮躁,是粗浅。这是由信息爆炸和当下的媒体环境所决定的。

深度文章对读者学历和阅历的要求比较高,但是新媒体平台上的读者层次不一,再加上时间碎片化,读者无法在短时间内读懂、思考清楚,就会选择跳出。这就导致网络文章越来越向通俗浅显的大白话方向发展,缺少了沉淀,以及足以让读者自主思考的空间。

与此不同的是,纸书往往是经历过沉淀和一遍遍的敲打才得以面世的,虽然其水平也良莠不齐,但是纸书更有阅读的价值,更能锻炼大脑。

如何践行书中精华

茂木健一郎总结自己的阅读经验,发现读书能够从多个方面提升个人能力,既能增强共鸣能力,又能为社交聊天制造话题,提高聊天能力与人际交往关系。

但是想要吸收知识,并将之运用于改变自己的人生,并不是将书读完就可以做到的。那怎么才能吸收书中精华,与实践相结合呢?

1、乐于分享书本,向他人安利。

看完一本书,你能记住多少内容?

想必很多人读完书都只能记得住书的名字,有的人甚至连作者都记不住,更别提书里讲了什么内容。

但是,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那就是当你读到某一本书特别好,好到你读的时候都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你会对书的内容记得特别清楚。

其实,这主要还是潜意识的作用。如果你在读书的时候,就抱着向别人讲述、分享内容的想法,潜意识就会帮助我们去留意书中有趣的信息,在阅读的同时,掌握核心内容。

向别人安利一本书,也是锻炼大脑、磨炼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2、拆解内容,促进深度思考。

在茂木健一郎的眼中,阅读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读博士期间,他曾参加的研究室每周会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需要参与者选择一篇论文,在会上与大家分享。

分享什么呢?当然不只是要分享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分享:

第一,你为什么要选择这篇论文?它有趣在哪里?

第二,通过这篇论文,你认为作者关注的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做这件事?

第三,即使你与作者的兴趣出发点不同,但是在你读完论文后,你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第四,怎样才能使论文中所展示的实验更具趣味性?

这四个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你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四个问题都从不同的角度拆解了这篇论文。

站在作者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作者的创作目的、表达方式、逻辑框架等等。

站在读者的角度,我们可以了解到别人是怎么想的、如何进行思考的,从而建立起多角度思考的方式。

3、适当速读。

在多读书与精读书之间,很多人都无法权衡。

研究表明,当阅读速度变快时,回降低我们对内容理解的精度,也就是说,你看书的速度越快,那么你对信息的抓取速度会下降。

对此,茂木健一郎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茂木式速读法。

第一,浏览目录,掌握整本书的框架。

第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标题,将此处作为阅读重点。

第三,翻看全书,掌握书的大致内容。

在读书这一问题上,我们同样可以遵循“二八原则”,精读、细读那些对我们有帮助的部分,至于那些不感兴趣的、不重要的内容,可以快速浏览,甚至是跳过不读。

总结

想要通过阅读改造大脑,茂木健一郎为我们罗列出七个最关键的要点:

1、要不分领域地杂读。

2、一天只读十页,可以同时阅读多本。

3、找到对自己影响巨大的一本书。

4、与了解不同知识的人做朋友。

5、在网络时代,珍惜阅读纸质书的机会。

6、培养辨别好文章与坏文章的能力。

7、有时候要学会速读一本书。

这些要点看起来都不难做,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将这些点落到实处。一方面是过载的信息给我们专心阅读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另一方面则是心态的问题,我们已经很难沉下心去阅读一本书,去感悟书中表达的思想。

其实,每一本好书都是自带魔力的,它会带领你不断地锻炼大脑,完善自我。

新年伊始,希望你也从翻阅这本《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开始,追寻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