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脑科学家亲授的阅读秘籍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脑科学家亲授的阅读秘籍

时间:2022-07-20 15:17:18

相关推荐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脑科学家亲授的阅读秘籍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的魏征以直谏闻名,唐太宗对他都有几分忌惮。魏征死的时候,唐太宗很惋惜地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了,我就像失去了一面镜子。”

以人为镜,确实能照见自己的不足,但估计很少有人愿意做镜子,毕竟,“照见他人的不足”是很得罪人的事。其实,书籍也有有镜子的功能,它能让你明得失,促进自我成长。

日本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中说到,书是一个生命体,就像伴人同行的益友,通过读书,可以学习新思想,烦恼之际,读书可以帮你排忧解难。“人成长了,书也会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书也是一面‘照见自己成长的镜子’。”

那么,什么样的书,怎么读书,才能促进自我成长呢?《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本书的作者茂木健一郎,毕业于东京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曾在剑桥大学任教,现在是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他有个很高大上的title,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以“Qualia”(主观感觉)为关键词,研究大脑和心的关系。

在这本书中,很多关于读书的观点,都以脑科学为基础,既新奇有趣,又科学严谨。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脑科学家教我的读书法”,茂木健一郎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告诉读者为什么要读书,应该读什么样的书,以及如何利用书来改造大脑,读完让人获益匪浅。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茂木君认为阅读有如下四大好处:

一、读书能拓展和提升视野

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里的“巨人的肩上”指的是前人的知识和智慧,而读书是获得前人智慧最简单迅捷的方法。读书,能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书里面有个形象的比喻,读过的书就像堆叠在脚下的梯子,读的书越多,梯子就越高,你看世界的角度就越高。读书之人涉猎的领域越广泛,脚下的梯子就越宽,立足的地方也就越稳固,你能移动的范围也越大。

二、读书可以锻炼大脑

书籍是大脑的健身房,能够锻炼大脑。一本书的完成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作者要认真撰写,编辑要反复修改和校对,书籍凝聚着众人的智慧,在遣词造句等表达方式上,要远高于网络上的文章。因此,认真地阅读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著作,能够锻炼自己的大脑。

除此外,读书还能提升语言的能力。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人类都会用到语言,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体现了人物的情感和状况。所以,语言能力能够决定人们感受事物,看待世界以及与人相处的方式。而通过读书,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

三、书籍可以充当“预防针”

书籍能够向我们展示未知的世界,或者描述没有的经历。通过阅读书籍,我们会对未知的事情有所了解,对于不好的事情或者“黑暗面”,只有了解并正视,才能够让内心强大。

比如,前两年风靡的《昼颜》,讲述的是关于婚内出轨的故事,这个话题当时被热议,道德和爱情,到底应该站哪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通过这本小说,我们会对这个话题进行深度思考,甚至想象,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会如何应对?如果自己无法承担后果,自然就会避免这样的事情。——这就是阅读发挥的“预防针”作用。

四、读书本身就很酷

爱读书,爱谈论读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书中说,“书籍被公认为服装的一部分。你手里拿着的书,已经如实地暴露了你是怎样的人。”创意人许舜英写过这样的广告文案:

“到服装店培养气质,到书店展示服装

但不论如何你都该想想,有了胸部之后,你还需要什么?脑袋。

……”

书籍和服装之间有某种微妙的联系,服装能修饰身材,而书籍能裝点脑袋。茂木健一郎说,自己在飞机上看到阅读的女性,会感到怦然心动。

我有过类似的体验,遇到在看书的人,总忍不住多看两眼。以前的公司,有位漂亮的前台,大家对她有刻板印象,觉得她就是爱漂亮的小女生,不关注内在。直到有一次,我看到她端坐在位置上,静静地看一本书,看上去专注又恬静。我突然觉得她很有气质,并不是旁人认为的虚有其表。

如何找到促进自己成长的书?

虽然读书有很多好处,但不加选择地看书,只会事倍功半,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想要让读书效率最大化,就要读能促进自我成长的书。以下几类书,对自己成长帮助最大,应该多读。

首先,要读能够提高文化素养的书。

茂木君非常推崇夏目漱石,认为他是“文化素养之王”,夏目漱石对语言的运用非常老道,他精通英文,汉语,对日语的驾驭也非常纯熟,无人能出其右。除此外,他聪明过人,又特立独行。茂木君自小就读夏目漱石的小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在书中又有许多新发现,可见夏目漱石的著作能让人常读常新。

——能够提高文化素养的书,大概应该就是如此吧。不仅语言运用纯熟,有极高的文学性,还有深刻的思想性。即便穿越时光的洗礼,依然熠熠闪光,魅力不减。哪怕将书中内容放在现代背景下,也能让人有所收获。除此外,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能从书中读到不同的东西。

很多世界级名著就在此列,应该尽量多读,促进自我成长。

其次,要读各个领域最顶尖的书籍。

简单来说,如果你想了解某个领域,最好能读读开山之作,或者流派创始人的著作。这些顶尖的书籍,能让你对该领域有正确、系统的认识,避免跑偏。

比如,对于日本文学,夏目漱石和小林秀雄的作品就属于顶尖的书。

外国文学中,首推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都非常经典。

而我国的古典名著,当然首推《红楼梦》。

在科学领域,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是顶尖的作品。

说到心理学,就不得不提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以及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

最后,读那些自己愿意分享的书。

有时候读到一本好书,心情会非常畅快,忍不住想和人分享。

比如:我之前读完《花朵的秘密生命》这本书,逢人就想推荐。这是一本植物科普的书,文笔优美空灵,好像一本散文诗,与此同时,还不乏幽默,整本书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我非常喜欢,忍不住分享给很多好朋友。

所以,那些你读完感到愉悦、欣喜,迫切想和他人分享的书,都是不错的书。

除此外,读完后,能够提高谈话能力,或者增加谈资,让你成为聊天的“中心”的书,也不容错过。

如何用读书来改造大脑?

经常有人说,读了那么多书,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大概是因为,很多人不会活学活用。如何用读书来改造大脑,提升自我呢?我从书中提炼出这几点:

一、涉足不同领域,旁学杂收

在读书上,我们最好做个“杂食动物”,尽量多涉足不同的领域。不要局限于深奥的、有用的书籍,很多时候,那些无用之书,最后反而会发生作用。

茂木君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小时候喜欢看灵异照片和UFO相关的书籍,也喜欢阅读传统的科学书籍,两相对比,他发现科学更加有趣,也更正确,于是最后选择成为脑科学家。

在读书上应该秉承“杂食”的原则,还有个原因就是,想找到触动自己的书并不容易,只有广泛涉猎,才有可能邂逅新的机会。广泛阅读就像在大脑里面堆肥,让它们发酵,以便形成肥沃的土壤,这样才能孕育出新鲜美好的果实。

除此外,通过杂食,我们能够学会鉴别书籍的好坏,这也是在锤炼我们的大脑。

二、同时阅读多本书,兼收并蓄

在读书时,我们可以同时阅读多本书,这样有很多好处。

首先,可以培养读书的习惯。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翻看一本书,看了几页,发现不感兴趣,于是不想读。如果强迫自己读,最后会败坏看书的兴致。这个时候,如果换本感兴趣的书,就能很好地坚持下去。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每天看10页,这样能够降低读书的难度,培养阅读的兴趣。

其次,同时阅读多本书,能够获得不同的观点,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俗语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我之前读了《支付战争》这本书,它讲的是PayPal公司突破困境,野蛮生长,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领头羊的故事。本书将PayPal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描述成狂妄自大,不懂管理和决策的人。

后来读到《硅谷钢铁侠》这本书,里面讲到埃隆在互联网领域闯荡的事情,对他在PayPal公司的表现有完全不同的解释,两相对比,让我对埃隆这个人有更全面的认知。

除此外,不同的书,行文风格和表达方式也不相同,经过比较和甄别,你对自己的喜好会有更清晰的认知。

三、打造以自己为轴心的“教典”

教典是个教会用语,指的是“不可动摇的支柱”,对自己影响深远,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才能称之为“教典”。就茂木君来说,他的教典是《绿山墙的安妮》和《皇帝新脑》。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教典是《堂·吉诃德》,他曾经反复阅读这本书,生病的时候,也会在病榻上阅读本书。堂·吉诃德满脑子都是妄想,而爱因斯坦也勇于坚持理想。人们常说,天才和疯子仅有一步之遥,或许,爱因斯坦从堂吉诃德身上,找到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教典”之于我们,是精神支柱般的存在。从教典中,我们能够悟出生活的智慧,当遭遇困境的时候,我们能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进。你找到自己的“教典”了吗?

四、和博学多才的人做朋友

如果你不喜欢读书,或者有些书看不太明白,可以和喜欢看书的人做朋友。想了解哪个领域的知识,就跟熟悉这个领域的人做朋友,这样,可以把知识从朋友身上“借过来”。

这个方法很实用,我就有这样的经历。有段时间,我想了解二次元文化,于是就跟精通二次元的朋友请教,让他们推荐经典的番剧,还有二次元现象、专有名词等,我根据他们的建议,去追番剧,看资料,这样一圈下来,即便我没那么精通二次元文化,也成功打入了泛二次元文化圈。

除上述建议外,茂木君还认为,在网络时代,要认真阅读纸质书,而不是沉溺网上的信息,最好自己写文章,而不是复制粘贴,这些措施都能更好地锻炼大脑。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书,或则索然无味的书,要学会快速阅读。

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

“读书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

这观点和茂木健一郎有相通之处,想让阅读成为进取性的活动,能够塑造自己,就要挑选正确的书,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茂木健一郎从脑科学的角度,亲授了用阅读改造大脑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尝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