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野生菌类不要采 小心误食毒蘑菇!

野生菌类不要采 小心误食毒蘑菇!

时间:2020-07-17 02:12:21

相关推荐

野生菌类不要采 小心误食毒蘑菇!

眼下正是菌类生长旺盛期,也是误食野生菌中毒的高发期。野生蘑菇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在气温高、雨水多的夏秋季节,且由于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据专家介绍,因毒蘑菇的种类不同,毒性极强,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进食后经过1~2小时的潜伏期出现中毒症状。大部分误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因此,广大市民勿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以免发生误食中毒。

四招分辨毒蘑菇的方法

1、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2、看颜色: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3、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4、闻气味:无毒蘑菇有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不同毒蘑菇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因此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多脏器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日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

蘑菇中毒的6种常见类型

1、胃肠型:此型患者进食蘑菇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恢复较快,预后好。产生此类症状的蘑菇很多,如:红菇、乳菇、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菌、腊伞、环柄菇等。2、多脏器损害型:进食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后出现以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但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状。一般病程2-3周。病死率高。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病人往往先出现恶心等症状,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部肿大等,少数病人会出现血红蛋白尿,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很快控制病情。4、神经精神型:进食后10分钟-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黄疸、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其毒素不详,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此型死亡率高,应注意早期治疗。

6、类植物日光性皮炎型:误食胶陀螺(猪嘴蘑)中毒时,身体露出部分,如颜面肿胀、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形如猪嘴。此外,还有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等,少有胃肠炎型。

蘑菇中毒的5大急救措施

1、呼叫救护车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并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2、催吐、洗胃和导泻:为减少毒素的吸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随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可反复多次,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补水:催吐后,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中毒者饮用盐水和加入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4、防止窒息: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在此,医院再次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一定要“食之,慎之”,野生蘑菇虽然美味,但采食前务必谨慎鉴别,以免误食毒蘑菇。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或中毒症状,要尽早采用催吐、导泻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声明: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长按识别二维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