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治未病 ▎冬病夏治之三伏灸

治未病 ▎冬病夏治之三伏灸

时间:2020-03-03 03:17:34

相关推荐

治未病 ▎冬病夏治之三伏灸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之一,近些年由于其有效可靠,极受广大患者们的推崇。本期小编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针灸科张蕾医生为大家讲解三伏灸治法。

【提示:三伏时间:初伏:7.13-7.22,10天;中伏:7.23-8.11,20天;末伏:8.12-8.21,10天。】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冬病”指的是好发于冬季或者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里、阴病症,如咳喘、慢性泄泻、关节冷痛、畏寒、寒湿型皮肤病、女性宫寒等疾病。

“夏治”指的是在夏天三伏时令、自然界阳气最旺之时,也是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采用积极有效的“温”“热”等方法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可达到祛寒目的,从而使失衡阴阳达到稳态,减轻冬天的症状或减少复发。因三伏天为阳气最盛,腠理开泄之时,故选择此时治疗虚、寒症,往往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夏治的疗法包括在人体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药物注射、艾灸或内服药物以及埋线刮痧、拔罐、熏洗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作为“冬病夏治” 的理论基础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需要养阳,一方面是因为春夏季节自然界处于阴消阳长的过程,是自然界中阳气生长旺盛的季节,所以在春夏季节应采取措施保养人体阳气,使体内阳气得以生长,以顺应自然界中阳气的生长。

一方面是春夏季节生长旺盛的阳气作用于人体,使人易汗出,在发汗的过程中,阳气随汗而失,易致机体阳虚;另外自然界在阳气的蒸腾作用下,空中湿度增大,湿为阴邪,作用于人体易伤阳气;再者人们在春夏因气温上升,多食凉饮冷,易伤机体阳气,所以在春夏季节应注意保养人体阳气,以防阳虚。

还有一方面阴阳是互根的,无阳则无以化阴,养春夏之阳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如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会如张介宾所说“在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泻,此阴胜之为病也。”

冬病夏治之三伏灸

在冬病夏治的各种疗法中,艾灸法主要是采用艾叶或者艾叶适量加入辛温的药物以温阳祛寒、驱逐寒邪,以消“冬病”之病根的方法。

三伏天艾灸宜选用头伏、二伏和三伏每伏的前3天。上午10点至11点做艾灸效果最佳。

三伏灸的操作方法主要有:

1.隔姜灸:将鲜生姜切成厚约2mm的薄片,直径约1. 5~2. 0cm为宜,在姜片中心处穿刺数个小孔,置于穴位上;将艾绒自制成花生米大小的圆锥形艾炷置姜片中心,从上端点燃,燃至以不能耐受的热度时,更换新艾炷续灸,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宜。温热感达到胸部,胸中气息畅通;温热感达到四肢,足底出冷汗,即达到目的。

2.艾卷灸(含雷火灸):

⑴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部位,约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至皮肤红晕为度。

⑵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的施灸。

3.温灸盒灸:施灸时,将艾绒点燃后放入温灸盒的铁网上,然后将温灸盒放在施灸部位上。

三伏灸施灸部位:

1.腰腿痛取穴:肾俞、命门、腰阳关、神阙、足三里、阿是穴

2.颈椎痛取穴:大椎、颈夹脊、肩井、阿是穴

3.慢性支气管炎取穴:大椎、肺俞、膻中、脾俞、肾俞、神阙、丰隆

4.消化不良慢性腹痛腹泻取穴: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神阙

5.宫寒痛经不孕: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针灸科 张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