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孩子喜欢说不 凡事都要自己做?心理学家:孩子处于正常发展阶段

孩子喜欢说不 凡事都要自己做?心理学家:孩子处于正常发展阶段

时间:2023-05-01 20:38:15

相关推荐

孩子喜欢说不 凡事都要自己做?心理学家:孩子处于正常发展阶段

一、妈妈好心给孩子剥开橘子,娃却大哭大闹起来

年底公司放假了,王芳带着3岁的儿子去同学家串门。一进门,同学就非常热情地招待她俩。茶几上有瓜子、碧根果、花生,还有一盘小橘子。

王芳知道儿子喜欢吃小橘子,于是习惯性地帮他剥开,递到他手里,哪知道儿子突然大哭起来,把剥开的橘子使劲儿扔到地上。王芳有点吓到了,也有点尴尬,连忙和朋友解释说:

“孩子今天可能心情不好。”

因为儿子的表现,王芳心里犯起了嘀咕:

不应该啊,以前给他剥好橘子,他会很开心地接过来。今天这是怎么了?毫无预兆地发脾气。

回到家里,她和老公说了这件事儿,老公却很淡定,玩着手机,白了她一眼说:

“你上班忙,没注意到,他这个情况有一段时间了。衣服穿好了,会生气大哭。餐具拿到面前,会生气大哭。玩具拿到面前,会生气大哭。”

王芳有点吃惊:

“他一直都挺乖的啊?这是怎么了?”

老公拍了一下王芳的肩膀:

“他说他要自己做。”

二、孩子会出现“第一逆反期”,父母越早了解越好

不止是上文中提到的,王芳的儿子。其实每个小朋友,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帮他们做好事情,他们会大哭,会发脾气,用这种方式来告诉父母:他们要自己来。

父母们会发现自己的孩子突然不乖了,不配合了,甚至会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和要求孩子:你要听话,不然我就生气了,不喜欢你了。

其实,孩子并不是突然不乖了,而是步入了心理发展的正常阶段:第一逆反期。

1.什么是第一逆反期?

在教材《心理咨询师》一书中提到:

“第一逆反期,是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的时期。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其年龄主要是3-4岁,因个体发展的需要会有所提前,或者延后。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养育者。”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希望通过自己行动,来获取一部分意志上的自由,感觉到“我很自由。”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要划两个重点。

孩子是在3-4周岁时,会表现出这个行为发展特点,所以,孩子还没到这个年纪的父母,可以有一个心理准备。如果已经在这个阶段,或者过了这个阶段了,可以回忆一下孩子的那些正常行为。

孩子的反抗对象主要是父母。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会觉得,到了一个阶段,孩子很听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话,对父母却很抗拒。父母们不用伤心,因为这是孩子的发展特点,换句话说,是因为和父母更为亲密,所以也就更能释放自己的情绪。

2.处于第一逆反期的孩子,都有哪些特点呢?

处于第一逆反期的特点

我们从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特点。

首先说心理需求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内在需要是:实现自我的价值感,希望父母和其他较为亲密的养育人,能够接受他们已经“长大了”,并且“很能干”的“现实”。

可能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会觉得好笑,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会有这种想法和需要?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你可以问一问他: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长大了,什么都想自己做,并且希望爸爸妈妈能理解你?”

现在我们说行为特点

01.喜欢参与大人们的活动

我们可以留心观察下,是不是有类似的情况?

当我们在做家务的时候,比如说正在扫地,小孩子也会拿着拖把跟在我们后面,象模像样的比划。当我们收拾孩子的玩具时,他也会蹲下来和我们一起往箱子里扔。

还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对呀,有时候真得特别忙,他还要在身边添乱。

02.当父母做了,他会要求恢复原状

这个就像我开头提到的例子,妈妈好心好意把橘子剥开了,孩子却大哭大闹。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收拾孩子的东西,他会要求父母摆回去,他自己来。父母把门开了,会要求父母把门打开,他自己开。

很多父母,在这个时候会觉得不耐烦,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因为父母们很累很疲惫,希望能给孩子多一点耐心。

03.喜欢说“不”,喜欢听“你真棒”

当孩子进入第一逆反期的时候,你会经常听到孩子说“不”或者说“不要”,有时他还会带着讨厌的表情或者一点小情绪。

除了喜欢说不,孩子还喜欢听夸奖。当我们说“你真棒”的时候,孩子会很开心,有时候还会鼓掌。

3.为什么孩子在心理发展中会有一个第一逆反期的阶段呢?

3周岁之前的小孩子,由于说话还不利索、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限、活动能力有限,一直是在父母的“控制”下生活的,他们很依赖父母。

而3岁之后,孩子们在这三方面都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储存了不少的心理资源(简单来说,就是做一件事情的内心力量或者能量),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感觉大于真实能力),所以总想自己做主,自己行动。

应对方法

三、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第一逆反期呢?

1.对第一逆反期有一个合理的认识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进入第一逆反期的种种表现,是孩子长大了,故意和家长作对,孩子不乖了,这些其实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刚刚我们已经提到了,孩子喜欢说“不”,喜欢凡事都自己来,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发展阶段。因此,建议家长们不要拿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要求孩子。把他们现在的状态当成是正常的。

2.认识到孩子处于第一逆反期的矛盾焦点

当孩子处于第一逆反期的时候,孩子和父母之间很难相处,是因为有两个矛盾焦点。

孩子对于自己的认识,并不客观,已经超出了他们当下的实际能力水平。

比如说,孩子以为他能端一大碗饭,实际上并不能,他对自己的感觉,是不准的。所以,很多时候,孩子自己去做一件事时,做不成,也会特别气馁。

家长对孩子的“我长大了”的感觉,认识不足

刚刚我们在第一点讲到的,家长并不知道孩子有一种“我长大了”的感觉,所以当看到孩子什么都要自己做而发脾气,或者孩子自己做做不好而发脾气时,家长也会觉得很不耐烦。

当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两个矛盾焦点时,我们就对孩子的表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不仅认识到孩子的种种表现,处于一个正常的阶段。我们还能知道,孩子会在什么时候和他自己起冲突,和我们起冲突,我们的心里就更有底了。

3.主动创造条件,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

有三种特别好的方法。

和孩子做游戏

处于第一逆反期的孩子,他们的心理需求就是凡事都想自己来,也就是想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家庭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小的社会。

做游戏可以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他们可以在游戏中有社会生活的体验,即扮演社会角色类的游戏。

例如动画片《小猪佩奇》中的小羊苏西,她喜欢扮演护士的角色,给朋友们“护理”。

多和孩子做游戏,就可以疏导孩子这个时期的一些“逆反”情绪。

根据教材《心理咨询师》一书中所提,做游戏还有如下好处:

第一 游戏是幼儿的精神寄托(就像成人喜欢玩手机一样)

第二游戏可以促进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他们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并得到发展)

第三 孩子和孩子之间做游戏,可以促进孩子对关系的认识。(幼儿之间做游戏,孩子能体验到关系带来的良好感觉。)

这里延申一点,很多家长说,小孩子做游戏,会经常发生冲突。事实上,孩子之间的矛盾,并不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为婴幼儿阶段,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是占有欲,是来自于家长给与的安全感。

第四 做游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当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时,孩子的一些情绪,诸如愤怒、悲伤,也会少很多)。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比如穿鞋、脱鞋。比如穿脱衣服,自己拿自己的餐具,收拾玩具。

孩子会在这些行动中,感受到“我能行”。试着让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情,目的不是让孩子帮家长分担,而是增加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培养孩子的兴趣

例如画画、跳舞、给孩子阅读,孩子会在感兴趣的事情里,感受到成就感,也会减少和自己以及家长的冲突,减少情绪。

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没有时间或者条件带着孩子去报各种兴趣班。其实,这些事情在家里就可以进行。比如可以和孩子在纸上随意涂鸦,可以和孩子随着音乐随意舞动。

4.和其他的家庭成员沟通好,给孩子创造和谐家庭氛围

只有一个人知道孩子处在这个阶段,包容孩子,还不够。我们需要让其他接触孩子的家庭成员,也了解到孩子处于这样的阶段,不拿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轻易给孩子贴标签,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如果我们把孩子比作是小树苗,那么良好的家庭氛围就是孩子的土壤,让我们一起守护孩子的成长土壤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