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8招解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深度)

8招解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深度)

时间:2020-08-10 15:34:50

相关推荐

8招解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深度)

一 小豆豆来了不要惊慌

如果你看过《窗边的小豆豆》,我相信对下面这段文字的描写非常熟悉,这是一个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碰到这样的熊孩子,对于老师来说,真是一场灾难。

“起初,正上课的时候,她总要把课桌盖开开关关地弄上上百遍……

第一节课里,豆豆把课桌“叭哒叭哒”地弄了一通以后,就离开座位站到窗边往外看去。然后突然对着窗外大声喊叫起来:“广告宣传员叔叔……

昨天她又站到窗边去了,突然大声嚷了一句:‘你干什么哪?’……原来是只燕子正在教室的屋檐下筑巢。她是在跟那只燕子搭话呢!……”

小豆豆同学,就这样被学校开除了。因为老师无论如何努力,都没法解决这个问题。

你说这是什么问题?当然是孩子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了。不过,小豆豆被开除后去了另外一所叫“巴学园”的学校,最后的最后,她成为了日本著名的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可见,所谓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能是一个育儿的陷阱。

孩子在家庭中完成作业时,可能会出现一边玩橡皮或其它物品,一边磨蹭着写作业。时不时出来溜达一圈,要不然就是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或者跟你说说话,聊聊天。在学校学习期间,可能表现为上课喜欢讲话,有时候会出神发呆……

这些事情,无论怎样,总是要有所行动,却又不要给孩子带来新的伤害,方为上策。

二 凡事至少有三种解决方法

对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各种问题的现状,了解成因,方能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甚至,有些问题,并不需要解决,比如孩子能力尚未构建所致的问题。

(一)评价不是目的,但它是问题

如果没有学校学习的要求,如果没有考试成绩的评价,恐怕很少有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专注力的问题。

比如上文所描述,小豆豆上学不停地倒腾桌子,在学校教室这个环境,是一个问题。但是放到家里,就不是什么问题。

如果学校不进行考试和排名,也不会布置家庭作业,我想也不会出现父母所焦虑的专注力缺失的问题。

应对之策:

1、承认现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不同;

2、发现成长--孩子正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确实有一些事情尚未做好,这是常态,我们只需多加努力去帮助他们更好成长即可;

3、相信孩子--他们天生就有智慧,他们天生就有自主学习的愿意和动机,所以他们当下的行为很有可能是成长所需,他们未来也会越来越好。

(二) 本能智慧为现实所不容

窗边的小豆豆为什么在课堂上倒腾她的桌子?因为这种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桌子在家庭里面见不到,所以她感觉很神奇,她想通过一万次的重复来发现其原理。这是儿童探索精神的体现,这是儿童自主学习精神和意愿的体现,这是本能驱使下的自我发展过程。

窗边的小豆豆为什么要站在教室的窗户那里看宣传艺人的表演?宣传艺人他们在做什么?在宣传什么?他们是如何做的?其他人的反应如何?他们了不起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才能像他们那样了不起?这些问题,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来说,就是迷一般的存在。

这是他们求知欲的自然呈现,这是他们学习精神的生活表现,你能说他们不是在学习么?你能说他们所做的事情毫无意义吗?莫非像一个木头人那样坐在那里接受老师的灌输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

但是,这种自发的、充满了勇气的探索与学习的精神,在传统的教育系统,是不被理解和接受的。甚至,都不会被定义为学习的方式。这种可贵的精神,在“正确的教育”模式下被扼杀。有很多儿童,在父母和学校的双重压迫下,失去了尊重和价值,从而放弃了学习的意愿……

应对之策:

1、相信本能的力量--如果没有本能的趋势,人类早已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正是因为本能的驱使,才会使人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

2、保护孩子成长的需要--孩子的行为,是他们内在需要的外在表现。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满足这种成长的需要,引导他们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场景来满足这种需要;

3、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儿童的求知欲如同他们的潜能一样,具有递减的效应。保护他们的求知欲,而不是用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来扼杀求知欲,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专注。

(三)已经是当下最好的表现

在新上小学一年级的家庭中,儿童和父母都会遭遇巨大的挫败。比如老师要求孩子们写字要清楚,笔画要端正。比如老师会认为,我们今天教了的内容,孩子们一定要掌握,甚至要灵活应用。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之前从来没有用笔认真写过字词,他们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写得清楚而端正呢?孩子们刚接触大量的知识学习,他们哪里又有可能学了之后就能记得清楚或者灵活应用呢?

在面对这样的任务面前,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做好的,他们就容易产生逃避的行为。而这种逃避的行为,我们可以认其为“无法专注”。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足以应对现实的要求而遭遇挫折。这些问题,均源自于教育工作者(也包括父母)的一种幻想:

(1)所有的儿童都是智力超常的儿童;

(2)所有的儿童各项能力发展都很充分;

(3)所有的儿童都急迫地想要学好当下的知识;

(4)所有的家长,都不用上班,而且还是教学能手和沟通大师和激励大师和育儿高手;

(5)……

应对之策:

1、允许孩子暂时做不好。

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从无知到有知,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的过程。允许他们暂时做不好,这是对他们的宽容,这是进步的必由之路。同时,一定要有一种信念,每一个儿童当下的行为,都是他们能做到的最好程度。没有一个儿童愿意故意把事情搞砸。

2、创造机会,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能力。

从现在起,开始寻找机会去帮助他们构建各方面所需的能力。比如,一年级孩子因为写字不好而带来挫败感,从而无法专注于好好写字,那么你就要在生活中,让孩子通过粉笔或者彩色笔多进行涂色、描边的训练,因为这样的训练比写字有趣,而且没有评价体系,他们不会反对。同时又能训练他们的精细动作的能力。

3、降低你的要求。

我们应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以便让他们不至于在真正搞定之前而丧失自信。稍微努力即可达到的目标,才是好目标。

4、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

我们必须要清楚,有些能力在很长时间内可能都难以构建。甚至有的能力,可能终身都很难发展起来。父母需要做一道防火墙--一方面请老师宽心,一方面又不要简单粗暴地把任务直接强加给孩子。

(四) 兴趣之外难以专注

我儿子在学习英语方面很困难,特别不愿意背单词。我会跟他玩背单词的游戏:现在3分钟倒计时开始,3分钟后,你需要消灭三个单词怪兽……

只有在这种有要求,游戏的模式下,他才会快速地背诵这些单词,否则,他一上午可能都背不了5个单词。

这不就是我们说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吗?且慢。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这是一个在英语学习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在他喜欢的其它事情方面,比如用电脑作曲,或者玩游戏方面,他表现出巨大的专注。

在我儿子四岁的时候,特别喜欢恐龙。看恐龙电影,玩恐龙玩具,读恐龙的书,玩恐龙角色扮演的游戏,废寝忘食,极其投入,你能说这件事情不是学习吗?你能说他在学习方面不专注吗?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主要还是指特定条件下的学科学习方面。

应对之策:

1、让孩子在做一件事情之后,尽可能获得成就感。

如果能够在孩子完成任务之后,给予一些精神上甚至物质上的奖励,则可以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另外,承认孩子做的事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能够容易获得他们的认可,从而深感父母对自己的理解。

2、想方设法让孩子成功,即可获得成就感,最终产生学习兴趣

北大学生张新瑞同学告诉我,她没有讨厌的学科。一旦你学好这个学科,你不可能讨厌它。

要想学好一门学科,你需要突破学习的瓶颈,获得长足的进步,从而获得学习自信。

突破学科学习瓶颈的具体方法是:

(1)找到你想要突破的学科。对于普遍都不好的同学来说,应该选择在短期内有可能突破的学科,比如数学、英语。

(2)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刷题、总结知识、搞定错题,从而获得进步。

(3)遇到任何困难,尽快请教同学、老师或者求助于其它渠道。

(4)一般来说,两三个月就能见到成效,一个学期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五) 生理受限而一筹莫展

我儿子刚上小学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把字母或者数字写反,同时还会出现专注于学习的时间非常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走神,或者发呆,或者玩一些物件。这件事情在当时,很让人苦恼。后来通过查询一些资料,发现他可能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因为,在他幼小之时,确实存在几个事实。比如,剖腹产、爬行少、使用了学步车、老人包办太多等情况。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造成感统失调的主要原因包括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

应对之策:

1、婴幼儿时期,尽量让孩子先爬行,再学走路;

2、生活中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勤于动手动脑;

3、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发展他们的协调能力;

4、参与一些相关的专业训练。

(六) 驴头前面缺少胡萝卜

一个古老的故事:驴子不肯拉磨, 农夫就挂了一串胡萝卜在驴头前面, 标标准准看得见吃不着的距离, 驴子想够到自己最喜欢的食物,于是蹄子就动起来了……

能够吃到驴头前的胡萝卜,是驴子走起来的直接动机。儿童的行为,也容易受某种动机的影响。比如,如前所述,小豆豆喜欢研究桌子的翻转结构,想要了解宣传艺人他们的活动。儿童在幼小时期具有探索的意愿和求知的精神,是成长的本能,这种本能的发展就是他们行为的动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所带来的动机,会取代本能发展所需,成为他们专注于学习的重要原因。

在我们最近开设的一门课程《考上清华的秘密》中,就有清华的同学告诉我,正是因为父母的信任,因为父母的爱,让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想要让父母更快乐一些,他们不想辜负父母的期望,所以他们就会变得更加专注于学习,以实际的行动和成果来回报父母。

应对之策:

1、给予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爱,让爱成为行动的动机。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感受到的爱,才是真爱,孩子觉得父母是好父母,你的爱才真正传递过去了。

2、构建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正确的三观,可以指导孩子做正确的事情,从而获得成功体验,驱使他们更有兴致去完成我们所期望的任务。有了正确的三观,即便孩子并无明确的专注学习的动机,他们也会在三观的驱使下去做正确的事情。

(七) 美丽的诱惑和有爱的打扰

每天晚上,我需要写《父母这样做,孩子就能考上清华》一书的稿件,有时候会工作到深夜才能休息。虽然这个任务比较紧急,而且还深具挑战,但是,我仍然无法控制自己--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拿起手机……

我是一个成人,一个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的成人,但是我仍然无法自控。

除了这种外在的诱惑之外,生活中还有相当多的干扰,会让儿童无法专注地做一件事情。

每当我太太在家的时候,她总会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去跟他说一件并不需要现在去知道或者去解决的事情。当孩子在认真地完成一件工作的时候,她可能会去让他喝水,或者吃点水果。这样的事情,看上去都是关怀,看上去都是负责任,但是结果可能与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参与我们研究项目的清华大学丁源同学告诉我,“我小时候做一件事情特别的专注,我觉得与我妈的培养有关。比如我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妈妈就不让别人去叫我的名字打扰我,一定让我把一本书看完或是把积木拼完,才叫我。”

破坏孩子工作过程中的专注行为,也是造成孩子逐渐无法专注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来自于环境的扰动因素太多。比如,在孩子的书桌上放置太多的玩具、笔墨或者纸张、图书,也会让孩子轻而易举地被其它事物所干扰。

应对之策:

1、需要远离诱惑之源。

罕有儿童能够自控抵御手机的诱惑。既然无法抵御,就让孩子尽可能远离。那如何才能远离呢?建议通过家庭会议模式来制定这个规则。

2、不要破坏孩子专注的工作习性。

哪些事情属于孩子正在专注工作而不能轻易去打扰呢?

(1)孩子在创造或者构建一项作品的时候。比如用积木构建物品、通过电脑创作作品、画画等;

(2)孩子正在仔细面对学习任务的时候,比如完成作业,或者研读课本;

(3)孩子正在仔细地玩一种游戏或者玩具的时候。比如用恐龙模型玩角色扮演、比如用人偶扮演打仗的游戏,等等;

(4)孩子正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即便是一本漫画书,也是不应该轻易去惊扰。享受阅读的过程,享受阅读之美,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5)孩子正在发呆的时候。孩子发呆,并不意味着他什么都没有想。或许他正在思考,或许他正陷入一种情景而不能自拔,这是一种深刻的体验,请不要轻易去惊扰他们的白日梦。

哪些事情算是打扰呢?

(1)叫唤孩子的名字;

(2)询问孩子问题;

(3)提醒孩子喝水吃东西;

(4)纠正孩子当下的姿势或者错误;

(5)发出异常响动(轻柔的电视声音或者音乐不算);

(6)跟孩子诉说自己的感受(不合时宜);

(7)责令孩子中断当前的行为。

(八)规则之下的成长自由

窗边的小豆豆同学,上课的时候不断地倒腾桌子,甚至还跑到窗户边看宣传艺人的活动,要不然就是跟燕子说话。这种行为,既让人觉得好萌,又让人觉得好无奈。作为一个有修养的老师,她虽然很无奈,但却没感轻易去伤害孩子--比如罚站、撵出去。

在我看来,其实老师还是可以做一点事情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跟小豆豆明确一下:上课时间不可以跑到窗户那里去看……上课时间写字并不需要反复倒腾桌子……我们可以在下课之后跟燕子说话……

或许,小豆豆并不能马上全部做到,但是我相信她仍然会有意识开始自控。但是有了规则和约束,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界限,孩子反而更容易做好--他知道你的期望是什么,他知道他的差距是什么,他知道他要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这时候反而能获得身心的自由。

什么是自由?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谓的自由是,你能够真正自控,而做到:“我不想做什么,就真的能做到。”比如,我不想在上课的时候走神,我就真正做到了。我不想这样荒废时光,你就真的开始专注地致力于搞好学习。

应对之策:

1、对孩子的通常行为要有的原则性的要求。

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需求,在生活中安排足够的时间去满足孩子的这类需求,比如陪伴孩子游戏、陪伴孩子去探索周边环境、陪伴孩子去和其它小朋友玩耍,甚至陪他们打架。但是,同时应该有一些基本的规则和要求,比如:

(1)不可以去打扰别人;

(2)需要遵守学校、家庭、社会的基本规则;

(3)使用他人的物品需要征得同意;

(4)不可轻易破坏公共财物;

(5)……

这些基本的行为规则,可以避免孩子因为本能驱使而产生太多的不合时宜的行为。

2、对孩子出现的状况要有新的具体要求。

面对这些新的情况,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新的规则。但是这些具体的规则,不应该与基本的行为规则混为一谈。它应该成为家庭会议中随时补充的新的规则。而一些过去的,已经能够做得不错的规则,则可以废除。

3、通过家庭会议方式去实施。

家庭会议可以避免随时随地的纠正,给孩子带来的愤怒。关于开家庭会议,我有如下建议:

(1)定期召开。比如一周一次,或者两周一次;

(2)家庭会议召开之前,父母要做一些预案,不要临时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3)家庭会议的开始部分,请不要直接说问题,而是先要就之前家人对规则遵守的好的方面,以及进步的方面进行表彰;

(4)家庭会议需要讨论的内容,不能仅限于孩子的行为或者学习问题。而是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和共同的事情都可以参与。比如,买什么电视机,假期去哪里履行,要不要添置一台空调,等等;

(5)每次会议应该有决议,但是每次会议不要安排太多的内容;

(6)家庭会议的决议应该是在民主、平等、尊重的情况下开展,决议内容不能超越大家的能力过多,避免失败而带来挫败和不信任;

(7)决议不被执行,可以列入下次会议话题,仍然要小心,不要随时随地纠正行为。

三 有爱有范有慈悲

造成孩子专注力缺失的原因,各有不同。我们都一一给出了建议。但并不等于,你按这些建议去做,就能够成功。至少不会马上成功,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构建。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所秉持的态度让孩子不能接受,则这件事情可能永远不会成功。

一个好的态度,它是可以被别人所接受,不会造成新的困惑,更不能伤害到其他人的核心利益。

一个好的态度,它代表了彼此之间的尊重,这种尊重让一切成为可能。

一个好的态度,会让人感觉舒服但并不需要卑躬屈膝。它是光明正大,但令人感动。

好的态度本身,就意味着事情本身已经成功了一半,可谓是事半功倍之良方。

好的态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修养的外在体现,它可以让你获得更多的支持,获得更多的认可,从而让事情有了更多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你的慈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