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刘禹锡托物寓意的诗作 全文无一个竹字 却句句写竹

刘禹锡托物寓意的诗作 全文无一个竹字 却句句写竹

时间:2019-07-15 00:14:42

相关推荐

刘禹锡托物寓意的诗作 全文无一个竹字 却句句写竹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在诗文中描写竹子,它不但形态潇洒,气质清雅,而且风骨照人。人们赞美竹子坚韧不拔,也歌颂其虚怀若谷,更敬佩它高尚的情操。

杜甫曾深情满满地描写,“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郑板桥也慷慨激昂地赞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下面介绍刘禹锡托物寓意的诗作,全文无一个竹字,却句句写竹。

庭竹

唐代: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刘禹锡的作品经常是短小精干,有时只有短短的两行诗句,却描写生动,令人动容。比如他描写秋风,“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开篇就引人入胜;再如他吟咏古迹,“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抒发感慨、却藏而不露。这首诗描写出竹子的品质,也概括了刘禹锡一生的遭际和人格。

历来作家描写竹子,多表现其高风亮节、虚心上进;刻画庭竹,也不外是幽影映窗纱、雅韵引人吟之类。而刘禹锡着笔时虽离不开竹的形色,却结合了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体验来写,便有了自己的灵魂,自己的感慨。

首句就视角独特,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形绘色,而从竹的遭际写起,“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它在风露中崭露它的峥嵘,竹竿向上伸展,一节一节脱却箨壳,还带有白色的粉苔,夜间凄冷的露水很快就把白粉洗涤干净,竹节却更鲜明地显露出来。

竹子接受了寒露的洗礼,更具清操亮节;经过了劲风的考验,更显贞刚美质,却温雅淳厚,不激不昂,不失竹子清和秀润的本色。诗人平生遭遇坎坷,读者都可看出,他在借物的遭际写人的命运和品格。

前二句以竹喻人,第三句却转而以人喻竹,“依依似君子”。刘禹锡出语并不惊人,细味才知平中有奇,别具格调与情韵。

青竹亭亭玉立,自由舒展,迎风飘拂,潇洒自如,俨然有君子之风。竹子经常深藏不露,却坚韧挺拔地立于茫茫的天地间;它也光明磊落,怀谦谦君子之气节,纳高洁风雅之品行。

最后一句,“无地不相宜”,更托出君子的雍容大度,也巧妙地点题。竹子植根山野,经常被抛置和遗忘,处在自生自灭的境况中,它凌霜傲雪,让竹鞭竹笋钻石破土,挣扎着追求自我的价值。有时人们将其移栽在庭院作装饰品,点缀太平景象和悠闲日月。

刘禹锡四海漂泊,可谓“无地不相宜”,正是他顽强生命力的表现。人亦如竹,诗也像竹,这首诗语瘠薄而意深厚,格清雅而味醇浓。

作品句句写竹,其实也句句写人,作者托物寓意,渗透自我的忧患经历和人格力量。青竹虚怀若谷、参天入云,正如君子心无杂念、力争上游,诗人对其热情讴歌,也正是抒发自己不畏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和信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