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病例报告】肥厚型心肌病致房颤伴全身多部位血栓1例

【病例报告】肥厚型心肌病致房颤伴全身多部位血栓1例

时间:2023-10-19 21:07:37

相关推荐

【病例报告】肥厚型心肌病致房颤伴全身多部位血栓1例

本文刊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18(8):620~621

作者:张平1,2,杨蓉1

单位: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石家庄 050000;2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基础医学部,铜仁 554300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理现代医学尚无法解释。HCM作为遗传性心肌病之一,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HCM患者中,房颤年发病率为3.08%,而房颤合并血栓栓塞的发病率为3.75%[1]。此类病例在国内报道较少,还未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故报道HCM致房颤伴全身多部位血栓1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主因间断心悸,胸闷、气短2个月于5月30日入院。患者缘于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伴头晕,持续约1 min可自行缓解,未予以重视。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出现,偶有黑朦,多于劳累后发作,持续约30 min至1 h不等,未服用药物。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未住院治疗。2个月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胸闷、气短,持续约10 min可自行缓解。近2个月来发作频繁,程度较前加重。

既往史 右下肢动脉血栓取栓术;脑梗死病史11个月,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欠流利,无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无HCM家族遗传史。

查体 血压 90/6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4次/min,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于剑突下3 cm可及,轻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双侧巴氏症阴性,右下肢肌力Ⅲ级。

辅助检查 心电图:心房纤颤,心室率84次/min,左室肥大伴劳损。超声心动图:左室内径53 mm,左房内径62 mm,右室内径20 mm,右房内径42 mm,室间隔厚度27 mm,HCM非梗阻型,左心耳血栓形成,左心扩大伴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右房扩大伴三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双下肢动脉超声:右侧股总动脉、右侧股浅动脉、双侧腘动脉弥漫增厚,管腔狭窄;双侧股总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频谱异常。双下肢静脉超声:双侧股总静脉、双侧腘静脉及双侧胫后静脉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左侧腘静脉、胫后静脉流速较对侧减低)。腹部超声:脂肪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占位性病变。胸片:心影增大,主动脉硬化。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两侧股动脉、左侧腘动脉及右侧髂外、胫后动脉闭塞,右侧胫前动脉纤细,闭塞血管周围侧支循环形成。凝血常规:国际标准化比值1.0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0.30 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率0.71。

诊断及治疗 (1)HCM,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左心耳血栓形成。(2)陈旧性脑梗死。(3)脂肪肝。(4)双下肢动脉血栓。给予抗凝、控制心室率、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循环和心肌代谢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2 讨论

HCM具有多样的基因型,而与其相关的编码基因以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突变最为常见。MYH7大多为错义突变,而MYBPC3突变形式多样[2]。HCM病理改变主要包括心肌肥厚、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小血管病变和瘢痕形成,典型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尤以室间隔肥厚为甚,偶尔可呈同心性肥厚,若静息状态或激发试验时左心室流出道的瞬时峰值压差≥30 mmHg即为梗阻性HCM。HCM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及晕厥等,最常见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占比达90%以上[3]。另外,HCM早期心脏一般不大,晚期可见左心及全心增大,其心电图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QRS波左心室高电压,倒置T波和异常Q波;但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室间隔明显增厚,与左心室壁比值大于1.3∶1,是HCM患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的首选检查[4,5]。值得一提的是,心脏磁共振是目前诊断HCM最准确的检查方法[6,7],其在心尖部、心尖部室壁瘤、左心室前侧壁及右心室肥厚的检测要优于超声心动图[8-10]。

本研究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可明确诊断为HCM。患者病史较长,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属心功能 Ⅲ 级;体格检查及心电图均提示房颤;超声心动图、双下肢动脉超声及CT血管成像表明血栓形成并发生双下肢动脉栓塞;再结合既往脑梗死病史及腹部B超,最终诊断成立。需要注意的是,诊断HCM应排除由高血压和主动脉瓣狭窄引起的心肌肥厚,必要时心肌活检,排除由淀粉样病变和糖原贮积症所引起的心肌肥厚。此外,还应与运动员心脏改变、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肌肥厚相区别。如若HCM同时合并高血压、瓣膜病,临床无法明确诊断时,需行基因检测。本例患者为心室间隔肥厚,是临床最常见表型,易于鉴别,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心肌肥厚局限于心尖部,容易漏诊,需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确诊。

β受体阻滞剂是改善症状的一线治疗药物,患者入院后给予β受体阻滞剂改善了症状。若患者不耐受β受体阻滞剂,可考虑给予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但二者合用可能会导致严重心动过缓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1],需谨慎处理。另给予患者小剂量利尿剂以改善心力衰竭症状,过程中也注意防止了低钾血症的发生。但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切除室间隔肥厚的心肌。本例患者为非梗阻性HCM且药物治疗尚有效,不建议手术。另外,HCM患者新发房颤应恢复窦性心律和控制心室率,针对此患者笔者考虑房颤病程较长,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但对所有HCM伴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患者,建议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来预防血栓[11]。而本例患者入院时已做凝血常规检查指导华法林用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为降低出血风险,叮嘱患者应定期复查凝血常规。

综上,由于HCM表现型多样,其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等,同时应区别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肥厚。首次怀疑HCM时应行超声心动图或心脏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心肌活检和基因检测,以免造成误诊或漏诊。

参考文献(略)

微信号:zhlndqg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