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那些诺贝尔奖得主 人生中都藏着相似的教育秘密

那些诺贝尔奖得主 人生中都藏着相似的教育秘密

时间:2019-05-04 03:01:10

相关推荐

那些诺贝尔奖得主 人生中都藏着相似的教育秘密

「 这是熊莹家庭学院原创好文」

最近几天,科学圈的一件大事席卷了全网——诺贝尔奖陆续公布啦!

获奖名单一出,着实赢得不少网友关注。但在所有的15位获奖者中,只有一位老爷爷火出了圈外,因为这是今年唯一一位能被众人记住名字的人,Goodenough!

中外网友围绕Goodenough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有人表示:以前见到“Goodmann”就已经足够吃惊了,而这位先生的名字明显更胜一筹啊!

古德纳夫教授是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明人,被誉为“锂电池之父”。现年97岁的他,多年陪跑诺贝尔化学奖,今年终于得偿所愿,被称为是化学界村上春树,也是诺贝尔奖历史上年龄最大的获奖者。

由于在“发明锂电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瑞典当地时间10月9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约翰·古德纳夫、斯坦利·威廷汉姆和吉野彰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奖可以说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代表着人类的最高智慧,而这些获奖学者,他们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令人羡慕的。

所以在获奖名单公布后,很多父母都把目光放在了这些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上,他们从哪所大学毕业,看过什么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恨不得马上能从中汲取一些教育经验,用到自家孩子的身上。而学院君发现,这些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人生经历中都藏着一个相似的教育秘密。

几乎全部出身英美名校

以诺贝尔化学奖来说,古德纳夫教授194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数学专业,二战后,1952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科克雷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电气工程系担任教授。

斯坦利·威廷汉姆1968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研究教授。

吉野彰1970年从京都大学工学部石油化学科毕业,两年后取得京都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目前是日本名城大学教授,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专业特命教授。

在全部公布的获奖名单里,只有五位获奖者没有在英美高校就读或学习过,这五位分别是:彼得·汉德克、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吉野彰、迪迪埃·奎洛兹、米歇尔·马约尔。但这五位中还有两名出身瑞士日内瓦大学、还有一位出身日本京都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由此可见,个人成就和名校出身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下面,学院君就总结了截止,世界各高校校友获诺贝尔奖汇总:

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科研的强劲实力,而且,据统计,截止,美国领先第二名英国多达246位诺贝尔获奖者。那么美国凭什么可以收获这么多诺贝尔奖呢?

美国为何成为诺贝尔奖的摇篮?

美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5%不到,诺贝尔科学奖获奖人数占全球此项获奖人数的70%以上。这跟美国的高等教育息息相关。

美国高校教学、科研质量世界公认一流,USNews发布的全球最佳TOP100大学排名其中46所大学来自美国,中国仅清华、北大进入百强,其中清华大学位居50名、北京大学位居68名。

虽然诺贝尔奖获奖人数只是一个方面,但它却能从一个侧面客观反映并支撑美国教学、科研质量都很好的事实,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送孩子出国留学,接受美国的高等教育。

在高等教育上,中美两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中国学生喜欢本科、硕士、博士一口气读下来,而美国学生主要以兴趣为导向,读完本科先工作,工作几年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学科方向,再申请继续读研。

古德纳夫在本科阶段读的是数学专业,之后才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凝聚态材料,而研究一经开始,便再也没有放弃过。

这是一种跟国内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美国教育更希望学生以兴趣为导向选择自己的未来,也愿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确定自己的选择,因为美国高校非常注重学生能将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有效应用到工作中去,而这需要学生愿意从事跟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而且,美国大学一直秉承着苏格拉底的教学理念:学习是一个合作而不是孤立的过程,需要采取新的表达形式,并普遍将“指引学生如何思考和如何选择”作为大学的主要目标。教授大多不会简单粗暴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与科学结论,课堂通常会采用实验、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但在中国,我们一直在寻求一个“标准答案”。如果你不按标准答案的点来回答,就得不到分数。

如果你是一个“追赶者”,比如说“这道题别人是这样解答的,那我也用同一个公式答题”,这没有问题。

但当你不再是“追赶者”,而是和人家并驾齐驱的时候,这事儿就麻烦了——你会不知道往哪儿跑。因为它(往哪儿跑)没有标准答案。

学院君认为,给孩子标准答案,是扼杀了很多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原因之一。

从美国名校的录取标准看中美教育差异

在中国,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好好念书,有个好成绩,考个好大学,以后才能有事业,有家庭,有车有房,这样的生活才算是成功。即便是想要将孩子送出国的家庭,已经明确知道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但在心里,仍然是学业为主,特长加分。

但是,美国私立名校的录取标准,熊莹老师在精英家庭藤校之路私享会上有过明确介绍,在这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先要有一个独特的个性,再加上学业不错”。

什么是独特的个性呢?用凯尼休斯学院本科招生主任贾斯汀·罗杰斯话说便是与众不同、不拘一格。例如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做自己等等。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吉野彰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便鼓励年轻人应该有勇气,有好奇心,要有自己的思考,敢于探索别人未走过的路。

你可能很难想象这位化学家年轻时竟然是学考古的,最开始他进入京都大学的考古系,天天挖废墟。但吉野教授认为学习考古对他来讲很“有用”,让他明白时间的流逝与万物的变化。他认为一个科学家最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不仅仅从自己的专业领域。

罗伯特·希勒,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但他小时候可不是个好学生。在他自己的叙述中,童年的他好动,话多,对老师教授的知识兴趣不大,只爱钻研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他的父母,也宽容地接受了这个“非主流”的儿子,也给了他自由发展兴趣的空间。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了他的学术研究上,甚至帮助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希勒教授说,他所做的关于非理性经济现象的研究,与当时的主流看法是背道而驰的,是父母养育他的方式使他有足够的信心,坚持奋斗。

所以,在学院君看来,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业上未必就可以使孩子成年后更有成就,也不能使他们变得更有学习和成功的欲望,太多的压力反而会适得其反。在童年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间玩耍、想象、思考,或者发掘个人的兴趣,这对于他们的智能和情感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