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读《资治通鉴·周纪二》 (十三)

读《资治通鉴·周纪二》 (十三)

时间:2019-09-08 01:30:39

相关推荐

读《资治通鉴·周纪二》 (十三)

(十三)

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纵横之术,苏秦自以为不及也。仪游诸侯无所遇,困于楚,苏秦故召而辱之。仪怒,念诸侯独秦能苦赵,遂入秦。苏秦阴遣其舍人赍金币资仪,仪得见秦王。秦王说之,以为客卿。舍人辞去,曰:“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半民:“张仪困于楚”就是“三寸不烂之舌”的故事,见《史记·张仪列传》: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据记载:鬼谷子有四个学生,孙膑、庞涓为一对,苏秦、张仪为一对。前二者,庞涓嫉贤妒能,陷害孙膑,把孙膑弄成了残疾,孙膑两次大战大败庞涓,最终逼其自杀,但也无法有个正常身体,一对同窗,终成双输。后一对,苏秦帮助张仪,用屈辱激励,以金钱资助,成功之后的张仪对老同学感恩戴德,也是同学,相互帮衬,双赢局面。可见,对待别人还是好一些,多一个朋友总要比多一个敌人好。

于是苏秦说韩宣惠王曰:“韩地方九百馀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韩卒超足而射(足踏的弩),百发不暇止。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复求割地。与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受后祸。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韩王从其言。

半民:苏秦的游说有充分的准备,所以,很有针对性。韩国的实际情况是富而不大,很容易以割地而求存,所以,苏秦针对性的说出了“赂秦”的危害,韩地有限,秦欲无厌,韩国也是一方诸侯,怎么着也是个“头”,怎么甘心做人家的“尾巴”呢?言语中虽有奉承之意,实则为了激起宣惠王的雄心。

苏秦说魏王曰:“大王之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之数,曾无所刍牧。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輷訇殷殷,若有三军之众。臣窃量大王之国不下楚。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乃听于群臣之说,而欲臣事秦。愿大王熟察之。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以大王之诏诏之。”魏王听之。

半民:苏秦奉承魏国,着重强调其富庶,又搬出了先前的实力,指出了魏王周围的误国之臣,抬举了魏王“以大王之诏诏之”,毕竟魏惠王也是就“见过世面”“先前阔”的主,虽然屡受打击,那颗雄心也被苏秦撩拨起来了。

苏秦说齐王曰:“齐四塞(险地)之国,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过)泰山,绝(横渡)清河,涉(泛舟)渤海也。临菑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不待发于远县,而临菑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斗鸡、走狗、六博、阘鞠。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挥汗成雨。夫韩、魏之所以重畏(谨慎、畏惧)秦者,为与秦接境壤也。兵出而相当,不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审慎)与秦战而轻(轻易的称臣)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不然。倍(跨国)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经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并列)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回头,有所顾忌),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宝,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齐王许之。

半民:游说齐国,苏秦着重强调齐国富裕,有实力,但臣民没有斗志,秦国对齐国没有实质性的威胁,齐国只要稍微注意,就足可以抗强秦了。苏秦的分析是相当的正确,事实上,齐国的最后灭亡就是源于他们的安于现状,坐拥好的位置和国家实力,坐视六国的灭亡,终于不免。

乃西南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六千馀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奉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大王何居焉?”楚王亦许之。

半民:楚国是七雄中地域最广的,从春秋以来,积聚的实力的确不容小视,又不在四战之地的中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是唯一可以和秦国争雄的大国。多拉朋友就是给秦国多树敌人,合纵的好处最多。

于是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车骑辎重拟于王者。

半民:苏秦的确不简单,并相六国,绝不是腐儒步骘所谓的“摇唇鼓舌”之人。

半民:我们不能苛求古人的原则性,不要用所谓的“道德标准”要求他。苏秦说到底是个“朝秦暮楚”时代的人,他游说秦惠文王说的是“连横”,游说六国说的是完全相对的“合纵”,这说明在他心中是没有坚定的主义的,他只是为了他的目的,当然这个目的可能是荣华富贵,也可能是建功立业,但绝不可能是一定为了秦国或者六国,更不要说“救万民于水火”了。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是苛求古人,“拔着自己的头发跳离地球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