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傅佩荣:道德经中的这个字 会让你的生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傅佩荣:道德经中的这个字 会让你的生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时间:2020-11-20 20:11:00

相关推荐

傅佩荣:道德经中的这个字 会让你的生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就是宇宙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宇宙观提供你对“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完整的一种理解,它会局限你对人生的看法;而人生观,会再左右你的价值观。

宇宙观,是从一个最广的范围去了解宇宙万物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发展,将来又归向何处。

我们今天就来介绍一下,老子的宇宙观。

01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

老子的宇宙观,跟先秦时期其他各派的想法通通不一样。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宇宙的看法,简单来说,就四个字:天地万物。

除了道家学派之外,其他所有的学派都认为,天地生万物。

比如,传统的《诗经》《书经》《易经》,里面开始都是提到天。

“天生烝民”“天作高山”,人类跟自然界都来自于天的力量。

《尚书》提到“天降下民”,找到国君、老师来照顾他,代表人类特别需要教育。

到《易经》,尤其是后面的《易传》,这一点特别明显。

比如它提到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那么乾卦有“大生之德”,坤卦有“广生之德”,“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个“德”都代表功能,天和地最大的功能就是生生不息,让万物存在发展。

但老子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

老子认为,天地只是万物存在发展的空间。

最直接的就是《道德经》第5章,提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就是天跟地之间像大风箱一样,虽然空虚,但万物不断地出现;它一活动,万物就生生不息。

这说明什么?

天地只是万物存在发展的场所,天地本身也不是具有最优先地位的。

老子认为天地跟万物都是来自于道。

他在给“道”取名字的时候,就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比天地还早存在,代表天地也是从它而来的。

后面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边所谓的“三生万物”的“万物”,显然也包括天地在内。

换句话说,天地和万物都来自于道,这是老子最大的特色。

老子这种观点非常重要,为什么?

因为很少有哲学家谈到后面的归宿的。

大家顶多在探问说:万物从何而来呢?或是天地从何而来呢?往往答案就不了了之。

只是探问没用,没有那样一种觉悟的智慧,是没法探究清楚的。

而老子就直接告诉你,那个最初的来源是“道”,万物的归宿也是“道”。

所以后面才会提到“反者道之动”“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要返、要归。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老子的宇宙观,是天地万物统统来自于道。

02道的超越性和内存性

老子所说的这个道,有什么特色?

有两种特色:一个是超越性,一个是内存性。

先说内存性,道生了万物之后,给万物各自本性与禀赋,这就是万物的德。

所以叫《道德经》,德不能脱离道,“道生之,德畜之”,德代表万物从道所获得的本性与禀赋。

这个德可以充分代表道的内存性,道在万物里面。

再说超越性,这个实在没办法说清楚,老子也是想尽办法去描写。

你看《道德经》第21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然后说“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用各种方式来描述,都没有办法说清楚。

第14章,他又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感官完全无法掌握这个道,因为它是超越的。

并且“道”与“无名”始终连在一起,它没有名字,为什么?

因为人的理性也完全不能够去理解它,就是人的感觉、人的理性统统失效了。

这就凸显出道的超越性。

我们可以了解两个词,就是《道德经》中说的“有”与“无”。

老子笔下的“有”是指有形,他说的“无”是指无形(就是我们看不见的)。

所以说“有生于无”,“无”如果不是无形,而是指真正的虚无的话,那真正的虚无怎么会生出任何东西呢?

比如说,地上开一朵花出来,以前没有,叫做“无”,因为你还没看到。

后面开一朵花出来,那它底下一定有根,最早一定有种子,那个种子有潜能,经由时间的过程,就把这朵花完全实现出来了。

无形、有形,完全是以人的感官能力、认知能力作为判断的标准。

因为是人在说这些话,去描写最初的情况,希望让别人可以了解。

而老子认为,要别人了解实在是太难了,他才会一再强调“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莫能知”可以放在他的宇宙论里面看,“莫能行”放在他的后面对人生、对价值的看法来看。

老子的道有内存性,但是还有超越性,而超越性才是它最根本的部分。

因为万物在变化,这个道永远存在,永远不变,也就是庄子说的“自己为本,自己为根”。

03老子思想的宗教维度

老子的思想,具有一种非常特别而纯粹的宗教维度。

《道德经》第62章说“立天子,置三公”,天子和三公就位,要统治老百姓的时候,你献上什么样的宝物、骏马、美玉都不太理想。

最好怎么样呢?献上这个“道”。

这样才会了解,古人为什么重视“道”,就是七个字“求以得,有罪以免”。

你要有所求,就让你得到;你有什么过失、罪过,可以得到赦免。

这七个字,正是所有宗教的核心观念。

这说明什么?政治不离宗教,政治人物应该有宗教情怀,应该像道一样,作为母亲,照顾所有的人。

中国古代伟大的圣王,都有类似的情怀,尧舜禹汤,到周文王、周武王,都不例外。

像周文王,他看待百姓总是像百姓受伤一样,需要照顾,叫做“文王视民如伤”。

到周武王的时候就直接说:百姓有罪,我一个人负责;我有什么错,不要怪百姓。

所以后代有很好的传统,当天下出了问题、天灾人祸不断的时候,身为帝王的人就要下诏罪己。

这都是老子这七个字所产生的影响,让老百姓“求以得,有罪以免”。

老子思想的宗教维度,也来自于他对宇宙的看法。

他对宇宙的看法绝不光是去找宇宙的本体是什么,宇宙里面的万物如何出现的。

我记得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他提到老子的时候,特别发明了一个词,叫做“超本体论”。

他说,西方人谈到宇宙万物,顶多只能谈到本体论。

一般人都在有形可见的世界里面寻找,找到最后,你想象的方式还是把它当作跟万物类似的东西。

而老子是“超本体论”,用“无”来说明,这个“无”绝不是完全虚无、空无,而是人的感官、理性都无法掌握的,无形也无名的东西。

老子回到天地之前真正的来源,这个来源同时也是万物的归宿。

了解这一点,人的整个生命就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看待人生与价值就会有不一样的心得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