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如何让孩子喜欢学唐诗?这本书告诉你

如何让孩子喜欢学唐诗?这本书告诉你

时间:2023-02-12 18:11:47

相关推荐

如何让孩子喜欢学唐诗?这本书告诉你

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传承中,有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其中就包括作为重要文化载体而经久不衰的诗歌。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涵盖广泛。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的大火,古诗词又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国传统诗歌的词之美、音之美、意之美,深深叩动着我们的心弦,因此一股学习古诗词的风潮又掀起来了。尤其是很多家长,不像以往一样只顾着让孩子学习外语,而是把目光转到古诗词,希望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前面提到的这些诗歌中,唐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可以说它是中国诗歌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中华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全盛时期,在近三百年间,留下将近五万首诗歌,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大约有五六十人,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其次,唐诗的形式和风格也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除了继承过往的古体诗形式,更发展出了绝句、律诗这样的近体诗,其中的绝句以其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特点被广为传颂,这点从三岁小儿就能把“鹅鹅鹅”、“床前明月光”等诗句熟练念诵可见一斑。

基于此,唐诗就成了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首选。但是,在大多数人的童年记忆中,被要求反复背诵全诗可不是一件太愉快的事,一首优美的唐诗往往在死记硬背中失掉了它原有的魅力。如何让学习唐诗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也许在六神磊磊的《给孩子的唐诗课》中能找到答案。

六神磊磊,本名王晓磊,作为前新华社记者的他,以其对金庸作品别具一格的解读而闻名网络。在这本《给孩子的唐诗课》中,他延续了轻松有趣的风格,沿着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轨迹,用故事的方式解读唐诗和诗人,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领孩子们主动走进唐诗的世界。六神磊磊说:“我不勉强孩子背唐诗,我只负责让孩子爱上唐诗”。那么在这本书中,他是如何做到让孩子爱上唐诗的呢?此外,这本书除了唐诗还教会孩子们什么呢?

一、从故事中学习——符合儿童的学习兴趣特点

书中插画,充满童趣

父母们常常带着这样一种困惑:为什么我的孩子正经学习提不起劲,看起课外书、说起小说情节却头头是道?

其实这是因为对于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来说,他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会比较有兴趣,而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就比较小。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在教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抽象概念,而是要将知识具体化、故事化,有画面感。

我们小时候学习古诗,教师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让背诵全诗以及诗人的姓名、朝代之类的信息,然后对诗中的字词进行解释,写下每一句诗是什么意思,最后再背诵。这样的方式就是比较典型的抽象概念的学习,把一首诗进行解构,去记忆古文的现代字义,在考试中把标准答案写出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自然提不起兴趣。

那在《给孩子的唐诗课》中,我们就看不到这种一字一句的赏析,更多的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把诗人和他所写的诗引出来。

首先看每一节课的标题,就有一种吸引人阅读的冲动,比如“唐诗里的那几场华山论剑”,华山论剑我们都知道是金庸小说里面的,唐诗里怎么也会有华山论剑呢?唐诗里的华山论剑是怎样的呢?唐诗难道是武功心法吗?……带着这样一些疑问,天然的好奇心就会促使孩子们想要打开书本一探究竟,这样就成功地激发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书中插画

其次,在赏析古诗的时候,作者更多的是去呈现一种画面感,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同时辅以书中精美的插画,这样孩子在记忆唐诗的过程中就相当于多了很多具体的线索,从记忆的特点来说,我们拥有的线索越具体,回忆就会更容易。当孩子们自己可以很容易地把一首唐诗背下来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成就感,间接地更加促进了孩子对学习唐诗的兴趣。

最后,我们注意到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白话,平易近人。相比权威式的教育,孩子们对这样的方式接受起来会更加容易。

二、知识的迁移——利用好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书中插画:上官婉儿判卷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过一个“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这个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对我们教育有什么启示呢?就是在教授孩子新的知识的时候,这个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孩子可以在现有知识的帮助下,更顺畅地去学习新知识。而不是直接教授一个对孩子来说完全陌生的知识。打个比方,我们学习英语,在学会了钢笔“pen”的英文后,学习铅笔“pencil”就会更容易,因为它们都属于笔的一种,而且“pencil”的前三个字母就是“pen”,在这样的联系下,我们就更容易学会“pencil”这个词。

在《给孩子的唐诗课》中,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最近发展区”这个理论的运用。比如作者在解析“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这两句诗的时候,除了说到“有时候时间过得很快,千年也好像一眨眼;有时候时间又过得太慢,当遇到忧愁、烦心事的时候,一秒钟都觉得很长。”这样的字面意思外,还举了个孩子们在生活中就能遇到的例子:比如考试,你只考了个二十分,老师却还要你回家签字,你肯定会很忧愁,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每一秒都是折磨。通过把生活经验和唐诗句子联系,孩子就很容易理解了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了。

其次,作者在新引入一位诗人的时候,通常会用这位诗人被广为流传的诗句或者是与诗人相关的其他一位诗人作为媒介。比如提到骆宾王的时候,作者用的是就是那位写“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骆宾王,因为这两句诗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非常非常熟悉了。这种由“已知”向“未知”迁移的方式,是我们学习新知识的很好的方法。

另外,在每一节课的末尾,作者都会设置一个小作业,是对前面课程知识的扩展,这也是利用了课程所学的知识对关联知识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迁移,有利于提高孩子的信息增量。

三、告别大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教孩子如何写作

书中插画

新课标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语文科目中的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但是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题材比较单一、观察少、没有素材、生活经验比较少等等。但是老师和家长们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往往收效甚微,我们无法单纯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去沟通。对孩子们有用的,往往是他自己实际经验、体会到的出的一些结论。

在书中,作者就在讲唐诗的同时,顺便把如何写作也讲了。这些不光对孩子有用,对成人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1、写作切忌没有真情实感

作者在讲南北朝时期的宫体诗时分析了宫体诗不好的两点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写的东西太单调,主要写宫廷里的生活,花花草草、唱歌跳舞、宫女,题材的范围非常狭窄;二是缺少真情实感,只是一些华丽的词语的堆砌,写宫女发愁,也不是真正关心她在愁什么,只是为了写而写。

与宫体诗形成比较的,是唐诗中对各种各样女性的描写,有“慈母手中线”的慈母形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江湖流浪女形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穷苦女孩形象。因为诗人真正地去看见她们,在写她们的时候注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这些诗句在我们读来才会那么鲜活。

这就提醒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不要为了堆砌一些华丽的词藻而走到歪路上,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拒绝空洞无物的“美文”。

书中插画

2、写作要树立自己的风格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皇帝当得好,还很热衷写诗,为了提高自己的写诗水平,他还搞了一个文学俱乐部,召集大家一起写,虚心好学,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但是后世评价他的写诗水平,实在不怎么样,原因就在于他明明很喜欢写老套、格调不高的宫体诗,但为了符合自己明君的身份,又要往里硬塞一些高大上的口号,这就使得诗不伦不类。

作者就提到孩子们写作文,既想写自己玩耍、做游戏,又担心老师或者家长怪他不好好学习,所以在作文里加一些“我要遵守小学生规则”之类的话。这样就会使得整篇文章很怪异,结合前面讲到的真情实感,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要四处乱模仿,不如遵循自己的内心,形成自己的风格。

3、多学、多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神来之笔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年轻的王勃登上滕王阁,留下了千古名篇。听到这,我们往往会生出羡慕之情,王勃真是天才啊,大师啊!

但在书中,作者就给了我们另外一个角度,大师不是凭空而来的。他在这首《滕王阁序》前也写过很多不成功、不红的诗,但是王勃这个人非常爱学习,他以曹植为榜样,他的另外两句脍炙人口的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借鉴模仿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中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他在学习曹植的同时,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把自己的诗提升了一个高度。

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第一,我们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精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一定要多练。有一句话叫:没有完美地开始,只有开始了才会变完美。

《给孩子的唐诗课》就像一个唐诗国度里的导游,带领着孩子们徜徉在每一个诗人的心境中,由此领略唐诗之美,感受到诗歌的无限魅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