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银河补习班》PK《起跑线》:中国电影终于赢了

《银河补习班》PK《起跑线》:中国电影终于赢了

时间:2019-04-11 05:08:58

相关推荐

《银河补习班》PK《起跑线》:中国电影终于赢了

其实对比印度与中国两个国家的两种制度,就电影行业作为媒介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传输给我们多元化,国际化的思想。也让我注意到的是印度这两年上映的电影所表达的内容大部分都存在得问题:阐述的永远是问题的存在!比如豆瓣高分的《摔跤吧,爸爸》;《一个母亲的复仇》。不像中国的影片大部分给出的是直接的解决方案,比如《扫毒》,《反贪风暴》。而我们接下来讲述的就是有关教育题材的印度电影《起跑线》。

在进行评析之前我在别处看到一个问题: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底是不是一个谎言?确实这个问题引发我有一阵的思考。后来借鉴一个答主的回答得出结论:这句话不是谎言,只不过是用错了对象。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因为你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你自己。你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眼界品味决定你孩子从哪里开始跑,往哪跑,怎么跑!就像前一阵上映的《 银河补习班》,邓超主演的教育亲情片 ,在教育上是明确的。孩子的未来的成长能力,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父母,也就证明孩子的起跑线就是父母!

电影《起跑线》讲的是这样的故事:一对夫妻拉吉和米图。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接受高等教育,费尽心思进入名校。而在印度,一个种族阶级分明的国度,英语仿佛成为了一个阶级差异的见证。在孩子的世界,好的学校俨然成为孩子和他人差距的主要因素。在影片上也将幼儿园招生划分为一场比赛,一个城市最大的比赛,马拉松在他们面前也黯然失色。为了赢得这人生起跑线的入场券,夫妻俩费尽心思去挤进这道金门,即使欺骗。而最后因为穷人的无私分享,真诚关爱让拉吉改变想法,为孩子取得教育的意义。

这部电影揭示了印度对于教育的阶级划分的问题,进入私立学校意味着进入上一层社会,是打破阶层不公的敲门砖,父母的教育层次就是孩子的教育层次。在这个时代,家长只重视孩子能力,并非人格,教育失去它的本质,沦为一桩生意。影片结尾有些突兀,有点不符合情节发展。而且结尾也只是讲述了问题的存在,并没有解决的方案,暴露了印度教育制度的陋习以及根深蒂固。

而《银河补习班》讲述的是建筑师马皓文因桥梁坍塌被诬陷受害入狱,儿子马飞被欺负变叛逆,被母亲寄宿在省重点中学就读。马皓文后因赌约,立志教育儿子他成为第一,也可以说这部电影是反应试教育。电影主要表达是对现代制度的挑战,比如在期末考试前带儿子去看航展。

这部电影的剧本可谓是硬伤,逻辑虽然成立,但一些转变契机出现的太过轻巧,容易给人造成马飞最后的成功是靠运气和奇迹堆积起来的。影中大量的配乐调动情绪,有些矫枉过正,容易引发强行煽情的感觉,电影中有很多细节和逻辑埋得很深,不易发现。但是至少影片从开始就给出解决方案,觉得教育不行,我就自身做到打破规矩,也实证我的理念是对的,尽管现实中很少存在。

所以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是让下一代成为“阳春白雪”?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想要的高度?教育是什么?理想主义者说: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社会学说:能者居其位尽其才。 冲突论者说:教育更大程度上是社会阶级结构的再生产。我想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较之印度,中国真的是属于解决问题的一方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