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中国逐渐没落的澡堂文化 在古代却曾风靡全国 且产业链完整

中国逐渐没落的澡堂文化 在古代却曾风靡全国 且产业链完整

时间:2022-07-22 15:42:05

相关推荐

中国逐渐没落的澡堂文化 在古代却曾风靡全国 且产业链完整

说起泡澡,其实按现在来看,中国人是没有这个习惯的,反而是日本的泡澡文化大众皆知。泡澡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家自个享受惬意时光,有些人还会高逼格地倒上一杯红酒;还有一种就是多人一起泡澡,俗称澡堂。

在我印象中,全国最爱泡澡堂子的大概就是北京及东北那边的人了,听很多朋友说他们小时候都有过去澡堂的经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澡堂文化好像越来越沉寂了,年轻人一般都不喜欢去澡堂,也许以后澡堂也会慢慢消失吧。

就像古代也曾有过辉煌的澡堂文化一样。其实,中国泡澡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南北朝时就出现了公共浴室;元代有“汤钱五个钱,挠背两个钱”的澡堂经济模式;而明清时期的澡堂,则开始关注公共浴室的卫生与安全,禁止传染病病人入池。

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供众人使用的澡堂,最早是由寺庙兴起的,那时的澡堂又叫“温室”,主要供僧人和宾客洗浴用,《温室洗浴众僧经》上有记载:“体性常清净,斯由洗众僧。”

僧人公共沐浴是有原因的,因为佛教源于印度,印度的僧人“每日晨时,寺鸣楗椎,令僧徒洗浴”的习惯,且释迦牟尼也主张洗澡,认为可以消灾。另外,洗澡还有洗心革面、使身心无垢的诸多寓意,所以这种洗浴习规也就随着佛教进入中国了。

到了宋代,已经不只有僧人才会泡澡堂了,这时候,澡堂又叫“浴堂”,大众澡堂开始出现,普通人也乐于在冬天泡澡。

宋代的浴堂在国都汴梁数量最多,《夷坚三志》中就有提到当时汴梁街头的公共浴堂。南宋时,浴堂更为普及,《都城纪胜》中提到“浴堂谓之‘香水行’是也。”这里的香水行指的就是浴堂,可见当时的浴堂已经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十分普遍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宋代除了浴堂,还开发了温泉!温泉浴称为“汤”,有“官汤”和“民汤”之分。

如果说当今社会澡堂文化正在衰落,那作为公共浴室的一种,温泉却是冉冉升起的,因为它的特点——从地下自然涌现的泉水,更能吸引人,通俗来讲,就是逼格更高。

到了元代,冬天泡澡早成了一种习俗了,不仅如此,它还衍生出了一连串完整的产业链,去泡澡的同时,还有诸如擦背、挖耳、剃头、修脚、按摩等项目供君选择,可以说非常人性化了和规模化了。

《朴通事谚解》中记载:元代的澡堂“汤钱五个钱,挠背两个钱。”所谓“汤钱”,相当于澡堂的门票,仅需5个铜板,不只服务项目多,价钱还便宜,关键是里面还有一整套助浴项目,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很多这种搓澡堂,里面也会提供一些按摩、捏脚等服务。

元代的公共澡堂,当然也分不同的档次,贵族自然是用更高级的浴室,元代时候,还有专门开发成皇家温泉浴池的浴堂,不得不说,现在的一些销售手段,其实古代早就玩过了。

不过既然是公共澡堂,这人一多,总得注意点卫生吧。所以清代时,还出现了“杨梅结毒休来浴,酒醉年老莫入堂”的对联,专门贴在浴堂门口。

明清时期,澡堂更有特色,文学家郎瑛曾在《七修类稿·义理类》中提到:“甃大石为池,穹幕以砖,后为巨釜,令与池通,辘轳引水,穴壁而贮焉,一人专执爨,池水相吞,遂成沸汤,名曰‘混堂’,榜其门则曰‘香水’。”

但对公共浴室来说,卫生问题实在太重要了。明代的浴室有规定:禁止传染病病人入池,以免传染他人。还有的会在澡堂上贴对联,不过也有些澡堂不care这些,只要你给够钱,也是可以进去的。

如果不知道这家澡堂到底卫不卫生,那还有个办法可以洗到干净的澡,就是“赶头汤”,也就是成为第一个上门泡澡的人,这样就安全卫生了。

古代的澡堂文化可以说是风靡多时,不过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有钱了,也可以在自己家里弄个浴缸泡澡,谁也不愿意和一群人一起泡澡了,这种形式的转变可以说是发展的必然,想要保持住这种文化,就必须对旧的澡堂形式作出改变创新,这样才能更长久地延续下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