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梅州客家人有种相当有特色的美食叫黄粄 是怎么制作的?

梅州客家人有种相当有特色的美食叫黄粄 是怎么制作的?

时间:2021-06-26 20:12:59

相关推荐

梅州客家人有种相当有特色的美食叫黄粄 是怎么制作的?

黄粄是梅州客家人的传统小吃,在梅州平远、兴宁以及福建武平等客家地区最常见,当地人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做黄粄来招待亲朋好友。目前黄粄的制作技艺已经作为传统技艺被列入梅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说,制作黄粄只在“交春”(立春)以前进行,这是因为“交春”以后水质会发生变化,用这种变化以后的水做出来的黄粄口感欠佳。

“黄粄”中的“黄”,在普通话里常用来形容事情失败或计划落空,但在客家人却从不这样认为,“黄”与“王”、“旺”谐音,黄色也代表贵族,同时会让人想到黄金,因而象征着王者风范以及荣华富贵。因而黄粄也非常受客商的欢迎,吃黄粄预示着财源广进、黄金万两。

秉持传统做法制作出来的黄粄,颜色鲜黄,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单独吃,口感筋道而带有一些甜味和香味。将黄粄切成块状,蘸上白糖或者客家人做的“红油”,也别有一番风味;另外,切块配上猪肉、鱿鱼、香菇、小虾米等一起翻炒,做成一道佳肴,吃起来又是另外一番美味,

黄粄由“黄粄水”混“禾米”(禾米是客家地区常见的一种粳米,常被客家人用来酿酒)而成。传统的制作工序较多,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一、制作“黄粄水”

“黄粄水”来源于梅州山林中的一种被子植物——“黄粄叉”,学名叫黄瑞木,它的果实黑又圆,有人也叫它“乌珠子”。首先将采集回来的黄粄叉晾干后烧成灰,在把黄粄树灰放入清水浸泡过滤。有些地方还会加入杨梅树的树枝和干燥的布惊树叶一起烧成灰,然后在用干净的布将灰包好,放入锅中,用大锅焖煮2-3小时,直到析出“黄粄水”。

二、浸禾米

禾米属于籼型糯性晚稻,由于产量低下,已经很少种植,如今基本用糯米和籼米代替。将约占三分之一的糯米和约占三分之二的籼米用清水淘干净后,加入“黄粄水”浸泡数小时,之后进行晾晒,待干燥后再回锅蒸煮,最后将蒸熟的禾米饭取出,放入石臼中捶打约一个小时,直到饭团彻底胶着化,黄灿灿、香喷喷的黄粄便制作完成了。在制作过程中,还可添加茶油,这样做出来的黄粄才更香。另外一种做法是将浸泡好的禾米磨成米浆,倒在锅里用文火熬煮,在熬煮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使水分蒸干而不至于烧糊,制成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粄团,最后再放入石臼中反复捶打半个小时左右(如今都已用机器代替),黄粄便制作完成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