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蔺相如为保和氏璧对峙秦王 留下一个成语流传至今 不是完璧归赵

蔺相如为保和氏璧对峙秦王 留下一个成语流传至今 不是完璧归赵

时间:2020-11-14 16:54:57

相关推荐

蔺相如为保和氏璧对峙秦王 留下一个成语流传至今 不是完璧归赵

(历史释疑 第140期/奉天玉)

距今一千多年前,北宋两任皇帝被金人俘虏,史称“靖康之变”,是华夏民族又一莫大的耻辱。抗金名将岳飞,满怀一腔热血与悲愤,提笔疾书,写下了一曲壮烈的《满江红》,开篇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每每读到此句,大多数人都有心头血上涌的感觉,仿佛能看到那个坚挺的身影,因国耻未雪,气得头发直竖,好像帽子都要戴不住。或许是因为这首词流传度太广,太过深入人心,提起“怒发冲冠”这个成语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满江红》就是它的出处。

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个成语在近两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比岳飞生活的时代要早的多。那么,它到底是由谁发明的呢?发明它的人又是为什么生气到这个程度呢?原来,当事人之所以生气,也与国家的荣辱有关,除了“怒发冲冠”之外,他还与另一个成语“完璧归赵”息息相关。说到这里,可能大多数人已经猜到了,他不是别人,正是为赵国保住和氏璧的蔺相如。

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著名的和氏璧,当时诸侯中最强大的秦国得知了此事,想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派人对赵王说,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当时和氏璧还没被做成玉玺,没有什么象征意义,只是一块较为宝贵的玉石,秦国愿意用城池来换取,对于赵国而言是非常划算的。只不过,当时秦强赵弱,赵国非常担心秦国赖账。当时给令缪贤当门客的蔺相如,得到了主公推荐后,在赵王面前立下了军令状,誓曰:“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了秦国之后,发现秦王果然有赖账的念头,于是巧施妙计,先把交到秦王手中的和氏璧骗了回来,又以秦王需要斋戒为由,故意拖延时间,让人偷偷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使秦王吃了个闷亏。于是“完璧归赵”被归纳为成语,蔺相如的智多近妖也广为流传。那么,他与“怒发冲冠”又有什么关系呢?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意思是说,蔺相如从秦王手中骗回和氏璧之后,抱着和氏璧靠在柱子旁边,气得须发皆张,然后痛斥秦王不尊礼节,不守诚信,扬言秦王如果苦苦相逼,自己就抱着和氏璧一头撞在柱子上,来一个“人亡璧碎”,秦王果然无奈接受了他的要挟,要斋戒五日,再取和氏璧,让蔺相如有了把和氏璧偷渡回赵国的时间。

于公,如果蔺相如不这样做,不仅会让赵国白白失去和氏璧,捞不到半点好处,还会被诸侯嘲笑,留下一个软弱可欺的印象;于私,他在出使秦国之前,已经立下军令状,如果既要不回秦国许诺的十五座城池,又带不回和氏璧,回到赵国后,被处死都算是最幸运的结局。所以,蔺相如的怒,虽然有些故意为之的成分,却也怒得真情实感。

为了形象的刻画他当时的神态,太史公司马迁用了“怒发上冲冠”一句来形容,后来被世人总结为了“怒发冲冠”这一成语,专指人们极端愤怒的状态。这个成语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只不过,少有人知道它的历史这么悠久,更少有人知道,它与蔺相如有关。

参考资料|《史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