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云南服饰文化 传统汉服与少数民族服饰区别和关联

中国传统文化 云南服饰文化 传统汉服与少数民族服饰区别和关联

时间:2024-07-26 09:25:15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云南服饰文化 传统汉服与少数民族服饰区别和关联

本文乃作者琴雪讲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传统汉服与少数民族服饰的区别,中华民族向来就是由多民族汇聚而成,从古至今、从南到北、从高原到海洋、从丛林到平原,56个民族各自发展又相互影响,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 。中国传统民族服饰由于地域环境不同而各有特点。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其中汉族是人口最多的,而汉族以外的民族我们称为少数民族。如果说中原地区是汉族人的主要聚集地,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则主要集中在中国偏远的北方、西方、南方和西南方,以西、北方游牧民族为代表的胡夷文化和南方的南夷文化是其代表。当今穿着汉服的传统习惯在汉族人中已不多见,除了特殊活动外,人们的日常服饰形制已经被现代西方服饰所取代。在少数民族人群中,虽有现代西方服饰的流行,但整体上他们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的使用率和重视度远远在汉族之上。

传统汉服

对于中国汉服,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它应该是汉族的服饰。从西周制定《周礼》开始,中国传统汉服形制就被严格规范,还安排有专掌管服制实施的“司服”。中国传统汉服以儒家思想为内涵,通过服饰上的“礼”以迎合统治的“礼”。如孔子日:“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也在儒家文化作为统治的主体思想之下,性是被禁铜的,因此中国传统汉服常采用较为宽松而不凸显身材的形式,一般用整块布披挂包缠于人体,宽腰、敞袖、交领、长大是其主要特征,这和西方服装强调合人体曲线结构有本质区别。东方注重服装穿着的情感和礼仪表达,而西方则是注重人的穿着效果,它们一个强化人穿衣后的整体抽象状态,一个则强化人作为主体的穿衣作用。

中国汉服

传统汉服讲究上衣下裳制,和现今人们概念中的衣裳不同,衣裳相分离。衣,一般为襦衣、袍服,袖子宽大,连袖式结构与衣身相连,多为交领,右边腋下系扣;裳,为围裳,裙结构形式,围穿在衣外,最后用腰带在腰间系绑。汉服中的腰带系扣形式和宽衣形式是相配套的,而不同的体型在这样宽松的空隙之下要想达到一定程度的合体、 稳重,腰带对其灵活调节就发挥了强大作用。另外,传统礼服中对衣裳颜色也有规定。如历代皇帝冕服就采用了玄衣缥裳的色彩搭配,玄,为黑色,缥为浅红色,分别象征天和地,代表着对天地的尊敬崇拜。少数民族服饰也遵从上下分离式,但常常是上衣下裤形制较多,上衣交领,也有对襟式,或襟上配领,连袖结构,但一般为窄衣窄袖,下多着裤子,也有裙装配裤,或裤外围裙,裤管相对宽松,有些民族还流行包缠绑腿,使裤口呈灯笼形。

少数民族服饰

汉服常常在右边进行系扣,谓之右衽。北方少数民族常常在左边进行系扣,谓之左衽。这些服饰特点与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环境、习俗有很大关联。服装窄小合体,包括裤子的穿着形制,它们常为劳作、骑射等活动带来方便,同时也防蚊虫叮咬,功能性很强。如果说汉服更象征统治阶级的“礼”规,那么少数民族服饰则更显实用性和人性化。由于没有太多传统礼教的束缚,少数民族服饰展现的是生存需求和人性本能。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更具功能性,如与防寒设计相关的立领、翻领、皮毛衣帽、革靴等;南方少数民族服饰则更具有装饰色彩,尤其是女性服饰,常以五彩刺绣装饰来尽情展现美丽,展现对生殖、繁衍的崇拜,以及通过服饰区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他们生存的地域环境相对恶劣,使得少数民族群众向来就更具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服饰中他们常常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和追求,对生活充满希望。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

服饰是人生存的一种必需品,具有保暖、防护伤害、装饰审美的基本功能;同时人因为有了社会,服饰又成为政权、等级的象征。少数民族服饰重视服饰的基本功能和原始图腾象征,传统汉服则重视其政治统治的象征意义。历史上汉民族聚集区经历了更多战争的破坏和政权更替,而少数民族聚集区地处偏远,外界干扰较少,由于生活环境艰苦,人们更多地关心生存和繁衍,他们将更多的希望寄托于自然的神和英雄,而不是真实的人和政权,虽原始,但真实而自然。因此少数民族服饰更具人文色彩,具有自然原始的装饰感,同时也反映出他们的勤劳,我们常常通过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设计制作效果就能感受到他们的勤劳、美丽和智慧。中国传统汉服与少数民族服饰归根结底都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现今,人们常常从仍被运用着的少数民族服饰中探索中国传统服饰特点,虽少数民族服饰具有各种风格,形式繁多,但它与传统汉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中国传统服饰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变伴随着政权的不停更换,少数民族政权也参与了中国历史的演变。战争促使人们迁移、杂居,这为民族间不断融合奠定了基础,汉族与少数民族向来就没有停止过相互的借鉴和影响。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第六个国君赵武灵王就提出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方针,使得窄衣窄袖、下身着裤装的胡服传播于中原。再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缚裤”,其裤管宽大,穿着后远看似裙,但是为了劳作方便,人们常常又在膝盖处以绳系之,既满足了游牧民族原有的穿裤习惯,又尊重了上衣下裳之礼,成为民族服饰融合的典范。因此,传统汉服与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是相互影响的,他们从服饰的款式、色彩、材质甚至制作工艺中进行相互的借鉴,为打造中华民族服饰各尽其力,并且也影响着今天的现代服饰设计。如刚才所提到的“缚裤”,虽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在今天人们所流行穿着的裙裤中,仍可以看到它的形式的延续。

现代服饰设计

其实时尚潮流就是这样一种规律,在不断革新中又反复循环之前流行的元素,而且能成为这种被反复运用的元素,它一定是具有典型特点的。纵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那些能成为经典并被沿传下来的服饰都是少数民族服饰与汉服融合后的结果。除了刚才提到的“缚裤”外,像在现代被许多前卫年轻人,甚至中年人推崇的“低裆裤”也是民族服饰融合的形式。中国传统汉服礼仪中是没有裤装一说的, 它只是属于下层劳动人民,而且那个时候所谓的裤更多的是包腿的裤腿,只有裤管没有裤裆,或者说裤裆很低,但是,随着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少数民族中的裤子形式和汉族劳动人民的裤子进行结合,因此低裆裤就出现,并被穿着至今,成为当下时尚的代名词之一。

不论是汉服,还是少数民族服饰,它们都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华文化正是在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下丰富起来的,两者的关联性不可忽视。我们重视这样的关联性,其实也是在为现代服饰的设计运用提供参考,现代服饰虽然已经没有太多具体的民族界限,但中国本土化传统元素和西方或者外族异域文化的融合仍然是现代服饰设计中的热点,我们要把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设计观延续下去,让现代服饰的革新演变在成为历史“过去式”后也能成为经典,让中国传统文化永远留在历史长河之中。

参考资料《中国服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