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孩子经常对着玩具说话?假想朋友:孩子心智发展的正常现象

孩子经常对着玩具说话?假想朋友:孩子心智发展的正常现象

时间:2024-05-15 15:29:23

相关推荐

孩子经常对着玩具说话?假想朋友:孩子心智发展的正常现象

文 | 林竹妈咪(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不少家长都发现了,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他们会开始突然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比如对着空气说话,对着自己的玩具说话。

不知道的家长还以为孩子是被吓到了,出现幻觉,但是了解的宝妈宝爸们就知道,这些“假想朋友”的出现,恰好是孩子心智发展的标志。

宝妈小七就非常不解,有的时候自己在厨房做饭,孩子一个人在客厅玩耍,玩着玩着就自己笑起来了。

不仅如此,孩子还会给玩具们取名字,然后自言自语地给“伙伴们”安排事情。

整个过程孩子不仅陶醉,还非常的得意,看起来很享受这种乐趣。

孩子的假想朋友出现,往往代表着其心智的发展,家长们别害怕孩子的奇怪行为,正确引导有妙招。

一、假想朋友,孩子心智发展的正常现象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概念叫做“泛灵期”,在泛灵期中,孩子们会不自觉地把周边的事物赋予生命。

比如孩子会不自觉地认为,被踩踏了的花儿和草儿会疼,玩具摔坏了也会痛会哭,这是泛灵的典型心理特征,而对于孩子们的“假想朋友”行为,也属于一种“泛灵”心理。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杰尔姆·辛格教授就曾做过"假想伙伴"的调查,发现在调查对象中有65%的孩子都存在这个现象。

与此同时,闻名遐迩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在幼儿期,尤其是3至4岁的孩子,普遍存在泛灵心理,他们的泛灵期是伴随着心理成长而产生并消退的。

所以这些看起来古怪不已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幼儿发展过程中最为普遍的现象。

二、“假想朋友”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

家长们可别小看了泛灵期里,幼儿的行为与思想,这个时候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安排能力、逻辑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和锻炼。

并且,“假想朋友”的出现,可以很好帮助孩子增加认知,实现突破。

比如孩子自己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同龄的孩子陪伴,这个时候他们给玩具取名字,就是在寄托自己的感情,表示自己已经很无聊了,需要有人一块儿玩耍。同时也在告诉着家长们,他需要一定的陪伴了。

此外,当孩子给“小伙伴”能分配“工作”,安排任务的时候,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

相比于那些在家里就知道玩电子产品,一出门与人来往就畏畏缩缩的孩子而言,这些利用“假想”朋友丰富自我生活的孩子,更具有发展的可能性。

三、家长如何利用“假想朋友”,帮助孩子成长

1、不要打破孩子的想象

家长想要利用孩子的“假想朋友”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们的假想朋友。

尽管孩子们的行为在我们看来非常的荒谬,甚至还有点儿邪门,但是这完全是幼儿发展过程的正常现象,家长们大可不必惊慌,沉着冷静,用正面的态度对待,才能和孩子走到一块儿,进行引导。

2、利用“假想朋友”帮助孩子提升相关能力

既然孩子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事物,那么家长就可以顺水推舟,借用孩子的假想朋友心理,帮助孩子培养一些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品质。

比如与人来往的能力,在孩子和玩具们相处的时候,家长可以从旁协助,并且告诉孩子,要懂得互相理解,尊重其他“朋友”的想法。

同时,也可以学习这些人物的优点,比如钢铁侠的责任与担当,蜘蛛侠的勇敢,这些都是家长们可以做的事情。

3、给予幼儿高质量陪伴

泛灵期的孩子经常会利用这种心理和阶段的特征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今天和哪个小朋友发生冲突了,孩子觉得不开心,兴许他就会把负面角色的名字,改成自己不喜欢的人。

父母从中观察就能发现,孩子其实用了很多的心思在自己的“假想朋友”上,所以家人的陪伴对这个阶段的幼儿很重要。

一方面,陪伴给家长一个机会了解孩子,另一方面,父母家人的陪伴可以给孩子安全感,让他在假想的世界里可以用更为正面、积极的态度面对。

因而,当你发现孩子经常对着玩具说话,就应该明白,这是孩子的“假想朋友”,家长不该打断,这些方法让你与孩子走得更近。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这里是林竹妈咪,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