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的创作与欣赏 书法的丰富的美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的创作与欣赏 书法的丰富的美

时间:2023-08-07 20:51:08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的创作与欣赏 书法的丰富的美

本文乃作者阿离的风景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书法的丰富的美,是书家集中了多方面的素养获得的,是书写实践所需的多种因素凝成的。就整个书法发展的历史状况说,在彩陶文字产生的时代,取象成形,表事表意,就是一切。甲骨文、钟鼎文展示不了运笔,人们就不可能有书写运笔美的追求和欣赏。小篆出现,运笔法(比之后来诸体)也是单调的。毛笔在纸张上挥运,需要更扎实的工力,也能更便于展示书者的感情、修养。字体齐备,书家可以充分发挥工力,实现自己。因此虽然还不能脱离实用,审美价值却显示出来,欣赏能力却培养起来。不可能设想:如果只有单-的甲骨文字,只有狭窄坚硬的镌刻载体,书法能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今人对书法的审美能力,要比甲骨文时代的人丰富得多。有人会问:“为什么甲骨文使我们感到许多难能的美呢?”

钟鼎文

古人创造甲骨文所取得的峻利、劲爽、质朴、古拙之美,正如儿童的天真稚拙,是一种本性的流露,是后来人、是成人发现认定的。创造者虽然也带着他们当时的审美理想,进行他们的审美追求,但是那种质朴、古拙、天真、稚趣,是有可能比较了不质朴、不古拙、不天真、无稚趣的艺术的后来人才感觉到并肯定它的。他们的创造行为和成果中,有当时还不能意识到的人的本质力量自然流露的部分。人们在创造文字时有各自的造型意识、审美意识,也仍然有“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之道、之理,人们实际得已这样做了,但不一定自觉到这个根本原理被运用。古人以其发之自然的心灵感受,创造了甲骨文,其真朴自然之美,却是失落了真朴自然的后来人发现的。

审美意识

不如此认识,就会认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从来就是丰富的,既无根本不存在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的时代,也不存在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发展;就会认为,古人既然创造了后来者不可企及的艺术,今人的本质力量反不如古人了。这不合事实,因而也不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但这种观点在书坛上是有过的。这种观点之所以产生,在于人的天真质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失落得太多了,人们向往失落的天真质朴,在古老的艺术中发现了它。这种境界,的确是时代人所不可企及的。人们感受到这一点,却以偏概全,得出了整个书法艺术全都一代不如一代的结论。而没有想到,时人比古人能创造和欣赏样式品种比古代多得多的艺术,能为书法艺术寻求多种多样的美。这就足以证明人的本质更发展,人的本质力量更丰富,反映在创作上如此,反映在欣赏上亦如此。

书法艺术

实践能力与审美能力成正比例发展。不能设想,没有很高的实践能力的人会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只是这实践能力不能狭隘地理解。实践是多方面的。即以艺术实践来说,既包括创作实践也包括审美实践。在艺术实践中,各种艺术虽各有特定的规律,但许多共同性的规律又可以帮助人去理解和接受别的艺术。当然,所有相同的规律的理解,不能完全代替通过实践对某一专门艺术(比如书法艺术)欣赏力的获得。从来不从事书法的演员或者歌唱家不可能有比认真写过字的人对书法美有更深的感受力。书法与篆刻,是同类而不同器的艺术,只写而不刻的人,对篆刻的欣赏力决。不会比篆刻的同行们感受深。

书法艺术

但是这并不等于要求:所有希望欣赏书法艺术的人,都必须先把字写好,而后才能进行欣赏。这是不可能、不现实的。艺术终究是给大多不会创作的人欣赏的,书法终究是给大多不善书法的人欣赏的。一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没有书法的精湛技艺,能否很好地欣赏书法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因为:人的审美意识虽与创造活动同步产生,但审美能力却总是高于自己的实践能力。原因是:人不仅仅只有这一方面的实践,而且,人有人的理解力、领悟力。人不仅从书法实践中理解、领悟美学原理,而且通过各种社会实践、通过它种艺术的创作或审美实践,理解领悟许多具有共同性的美学原理,从而锻炼提高了审美能力。

美学原理

这就出现了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的现象。这是必然的,就像水永远不能涨到比船更高一样,手永远不可能超过自己的眼睛,因为手的提高只在手所进行的实践方面,而眼的提高有多方面的实践为基础。也正因为如此,书法实践经验不多而其它文化实践经验不少的人,也可能给书家的艺术指出某些方面的不足,也可能从其它艺术与书法艺术具有共同性的规律方面来欣赏书法艺术。并非只要埋头实践,就一定能获得很全面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既然由多种实践培养,一味埋头写字而不从多方面充实修养的人,就不可能具有全面的审美能力和很高的艺术眼界。抄抄写写一辈子的人,不一定能分辨出书法艺术的真正优劣,如同画一辈子而不懂画的优劣的人一样。片面的、偏颇的、狭隘的、庸俗的书法审美观还可能把其书法美追求引人恶道。王羲之学卫夫人“徒费年月”,可能是后人的杜撰,李可染因被审美能力低下的“老师”引岔了道,费了几年时光才扭过来,却是他自己的亲身体会。

庸俗的书法审美观

这似乎是一个学习方法问题,实际是一个受审美观制约的审美能力问题。因此这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在书法实践上虽下过不少工夫,却没有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一种虽在书写实践上下工夫不多,却在更多方面的实践中获得了开阔的视野,具有真正的审美能力。书法艺术的欣赏对书法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王献之曾有劝乃父改体的故事,因为审美时尚变了。赵壹非难草书,但人们仍为学草书“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展指画地,以草刿璧,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明、清科举考试强行规定馆阁体,却引起了极大的逆反心理。由此说明,书家固然是书法历史的创造者,欣赏活动也是书法历史的推动者。书法艺术的成败受欣赏的检验,书法的艺术追求,归根结蒂是审美时尚决定的。书法欣赏以感性的形式,体现理性认识,感性活动有理性活动的基础。对于书法欣赏的研究,正是抓住感性的形势分析其理性活动的基础。

参考资料《陈方既论书法 第一卷 书法综论》《古代书法艺术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