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之:江西省抚州市流坑村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之:江西省抚州市流坑村

时间:2021-06-02 19:21:09

相关推荐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之:江西省抚州市流坑村

流坑村被誉为“千古第一村”,是因为有悠久的历史、繁盛的人文景观、丰厚的文化遗存、优美的自然环境。村外十里古香樟郁郁葱葱,村内明里坊制格局完整;众多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融于山水之中,傩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堪称中国传统村落之典范。

流坑村地处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境内。村落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具抱水枕山之胜,又有风水林“中国第一古樟林”沿江绵延,草木幽深,环境优美。

流坑村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董氏肇基建村以来,经历了1070余年沧桑岁月,至今仍基本保存了明万历年间所规划的里坊制平面布局。村落内传统建筑种类齐全、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建筑装饰精美绝伦,保存完好的匾额楹联有682方,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流坑村还有浓厚的农商耕读文化底蕴,因而古往今来人才辈出,百年科甲蝉联,民俗古朴纯美,乡土文化绚丽多彩,是有形的历史文化遗存与无形的精神文化遗产高度结合的杰作。

2001年6月,流坑村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月,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2月,流坑被国家住房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流坑村选址非常讲究。它北靠白石岭,东、北、西三面环水,属风水极佳的河湾小盆地,似“金带环抱”,整个村宅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之势,乌江自村东南折转西北再往西流,正合风水学的“攻位于纳”、“藏风聚气”的选址理论。

就山川形势而言,其东有东华山“玉屏东列”,南有白石岭“天马南驰”,北有荷树岭“雪峰北耸”,西有北岭“金峰西峙”,形成“罗城”之势。站在高处鸟瞰,祖龙山势雄力足,气势磅礴,周边群山厚重环屏,少祖山荷树岭更是绿树华盖,气象万千。且朝山有势,砂山有形。村盘西高东低,青龙高出于白虎之上,“龙湖毓秀”藏水聚气。

就其水流而言,乌江自东南而来,朝村外北绕,一眼望去看不尽水来的源头,可谓“天门”开敞,“门开则财旺”;而“地户”位于西边锂鱼山与白茅洲相交之处,一眼望去看不见水流走的景象,可谓地户紧闭龙气不泄。

总之,流坑选址符合“前有高阜后有岗,东来流水西道长;子孙世代居官位,紫袍玉带伴君王。”(见《阳宅十书》),属“二龙并落、三水夹行、雌雄交遘”的风水宝地。

流坑村的总体布局,为明万历年间南京刑部郎中董燧所规划、设计。南北向的龙湖将村落分为东西两大部分。龙湖之西,沿湖建南北向街巷一条,名曰“朝朝街”,是流坑村的圩市所在。街北端有棋盘街,南北两侧五桂坊、锦衣坊相对而建,西侧高处矗立着闻名遐迩的状元楼。

龙湖之东,村庄呈现“七横一竖”格局。七条横巷均为东西走向,平行排列。从南至北依序为上巷、闯家巷、明经巷、墟上巷、贤伯巷、中巷、隆巷。南北走向的竖巷称沙上巷,与七条横巷的西端相连。八条巷道之间还有密如蛛网的小巷与之贯通,阛阓纵横。巷道两侧为延绵不断的各类建筑或遗址,有民居、宗祠、寺庙等。古时流坑董氏以房派分巷道聚居的格局虽被逐渐打乱,但家族聚居所形成的多处建筑宅群至今仍清晰可辨。在每条大巷的巷头均建有具有关启、防御功能的望楼;巷尾建有巷门。七条横巷的东口直对江岸,与码头相呼应。河风能顺畅地入巷进村,使村中空气清新。

此外,村庄的东北面和村西北水口的江对岸,各有一片风水林。村北的陌兰洲古樟林边,建有流坑董氏大宗祠及文馆。村之东、北面,还建有一些宗教性的建筑。

总之,董燧规划的村落整体布局,既体现了血缘村落的宗法组织关系,又反应出当时城邑建设中巷道布局的规划思想。同时整个村子的房屋系统,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科学合理,独具匠心,显示出古代民居建筑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

南唐昇元年间,开基祖董合迁至流坑白龙塘。白龙塘地处于乌江由东南转向西流的弓背上,犯了风水学中“水犯冲射反弓”与“砂犯反背无情”这两大忌。相传杨筠松从虔州顺龙脉而行,发现其山有雌雄两支脉入流坑,后经两年的堪舆,发现荷公山(即荷树岭)两支龙脉,西一支入高坪(明代董燧注:高坪即流坑古地名)为雄龙;东一支入村,为雌龙。二龙在此布气交遘。经过几番观水察砂的勘测,杨筠松认定中洲(现流坑村所处之地)的五湖(今龙湖)为龙穴所在,因此,杨筠松建议董氏族人从白龙塘迁徙至中洲肇基建村。

董燧当年的规划,依照自然环境与里坊格局,建宗祠、造书院、修街道、筑戏台、立楼阁、树牌坊、围村墙、植树木……其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为当代建筑专家所赞叹。登上村东的东华山俯瞰全村,其地平坦开阔。远处,群山拥翠,雾绕晴岚,有“天马南驰,雪峰北耸,玉屏东列,金峰西峙”之赞美;近处,乌江之水自村东南至村东北,再转西绕村而流,并与村西龙湖之水相通,形成山环水绕之美;村中纵街横巷,井然有序,高楼低宅,鳞次栉比。徐霞客当年游流坑,赞其为“阛阓纵横”、“万家之市”。泱泱其势,犹似当年。

流坑村传统村落格局保持明代风貌,具有里坊制的典型特征。村落建筑大都为青砖、黑瓦,采用“四水归堂”式的平面布局以及“穿斗式”木构架结构,保持明、清江南民居的风格。游览在深街幽巷之中,到处是青砖黑瓦、恢宏气派的门楼和造型各异的花窗、木雕、灰塑、石雕、彩绘……宛如斑斓的色彩闪烁于青山绿水之中,再衬以袅袅炊烟和时现时隐的山岚,构成了一幅幅淡雅的中国传统山水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