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北大教授: 舍得在这3点上“逼”孩子一把 更容易帮娃养成好习惯

北大教授: 舍得在这3点上“逼”孩子一把 更容易帮娃养成好习惯

时间:2022-07-16 18:34:01

相关推荐

北大教授: 舍得在这3点上“逼”孩子一把  更容易帮娃养成好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讲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笔财富,会给你带来一生享用不尽的利息;而坏的习惯则是一辈子都偿还不尽的债务。

中国古语也曾有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习惯是怎样影响人的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人脑的神经元之间有许多突触,人类在养成一个习惯后,这些突触会连接不同神经元以形成固定的神经通路,而固定神经通路由于信息传递速度快,会优先影响人的行为举止和思考方式。

人们常说的那句“习惯决定性格”也是对于习惯影响人性格和思想的很好阐述。

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期,神经通路的构建也还未完善,在幼年期就给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那么其难度绝对要小于给成年人改掉一个已经积累多年的坏习惯,早教的优势也在这时候得以体现。

北京大学教育学教授直言:帮孩子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并不难!一个习惯的养成从科学角度来说只需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只要家长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孩子就会逐渐摒弃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家长怎样做,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1、让孩子牢记习惯的第一次养成:

习惯的第一次养成最好让孩子牢记,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孩子对习惯养成拥有足够的重视,家长要与孩子沟通,用孩子能听懂话告诉孩子我们在做的事情很重要,这样孩子才会把习惯养成和日常游戏区分开来。

比如家长要给孩子培养饭前主动洗手的好习惯,就要在一次饭前与孩子认真沟通,给孩子讲清楚饭前洗手的好处以及不洗手的危害,让孩子对饭前洗手这件事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也让孩子从家长认真地表情中感受到家长不是在和他开玩笑,这是很重要的。

孩子在幼年期是很信任和依赖家长的,家长对习惯养成的重视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地印象,从此孩子在吃饭前,如果没有洗手,他就有轻微的自责心理,这种对坏习惯自责心会变成对好习惯的自律,所以家长要重视习惯的第一次养成。

2、要与孩子一起定期总结反思:

习惯并不是一天养成的,一个习惯建立起第一次以后,还需要之后数天甚至数月的坚持才能最终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我们也知道,小孩子由于大脑前额皮质尚未发育完全,所以自控力在生理层面上弱于成年人,这时候让孩子坚持习惯就需要家长的帮助。

家长不妨制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比如一周或者半个月,每个时间周期都与孩子一起总结一下在前几天有没有做到坚持习惯,如果孩子大部分时间做到了,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对小孩子来说,肯定和鼓励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动力,让他们更好地坚持下去。

如果孩子对习惯的坚持不是很成功,家长先不要急着否定和责备,可以与孩子以谈心的语气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的感受,比如为什么不愿意坚持、坚持习惯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认为自己还能不能做得更好等。

3、警惕坏习惯对好习惯的破坏性:

在习惯养成中,还有一个大的拦路虎需要克服,就是坏习惯对好习惯的破坏。千万不要轻视了坏习惯的巨大破坏性。有话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坏习惯背后的安逸、懒惰、自满等负面因素,要比好习惯更容易让人堕落。

拿最简单的按时起床来举例,一个人有可能连续2个多月都按时起床,这是按照心理学的28天习惯养成法,其实按时起床的习惯已经养成了,但是不要以为已经养成的习惯就多么牢不可破,不论对成年人还是孩子,赖床永远比按时起床更容易,只需要一个放纵就会打破已经形成的习惯。

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家长在帮助孩子建立习惯的过程中,不要孩子对于已经成型的好习惯过于信任,要定期观察孩子是不是能在习惯养成后长期坚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