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老子河上公注全文(道经 上 简体版)

老子河上公注全文(道经 上 简体版)

时间:2023-10-03 05:16:33

相关推荐

老子河上公注全文(道经 上 简体版)

华夏文明开始的地方

河图洛书|中国渊源

老子河上公注全文(简体版)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

东莱先生吕祖谦重校正

老子河上公注全文

〖作者〗河上公

先据四部丛刊影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録原文,再据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経河上公章句》(中华书局1993年8月版)録校语,但王氏所校并未全録,仅録有关文义者。王氏所用底本为影宋本。即四部丛刊影印常熟瞿氏铁琴铜剣楼藏宋建安虞氏刊本。此本注中原含有王弼注与唐玄宗注,王氏校理时除去。

老子道德经序

太极左仙公葛玄造

老子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歴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极乎无极,故无极也。与大道而伦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淳浩浩荡荡不可名也。焕乎其有文章,巍巍乎其有成功,渊乎其不可量,堂堂乎为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禀以得生乾坤运以吐精高而无民,贵而无位,覆载无穷,阐教八方,诸教八方诸天,普弘大道,开辟以前,复下为国师,代代不休,人莫能知之。匠成万物,不言我为,玄之德也,故众圣所共尊,道尊德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惟老氏乎。周时,复托神李母,剖左腋而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老子之号,因玄而出,在天地之先,无衰老之期,故曰老子。世人谓,老子当始于周代,老子之号,始于无数之劫甚,窈窈冥冥,眇邈久远矣。世衰大道不行,西游天下,关令尹喜曰,大道将隠乎,愿为我着书,于是作道德二篇五千文上下経焉。夫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天人之自然経也。余先师有言,精进研之,则声参太极,高上遥唱,诸天歓楽,则携契玄人,静思期真,则众妙感会,内観形影,则神气长存,体洽道德,则万神震伏,祸灭九阴,福生十方,安国宁家,孰能知乎。无为之文,夸之不辱,饰之不荣,挠之不浊,澄之不清,自然也,应道而见,传告无穷,常者也。故知常曰明,大道何为哉,弘之由人,斯文尊妙,可不极精乎。粗述一篇,唯有道者宝之焉。

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文帝好老子之言,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二千石朝直众官,皆令诵之,有所不解数句,天下莫能通者,闻侍郎裴楷说河上公诵老子,乃遣诏使,赍所不了义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文帝即驾从诣之,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也。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足使人富贵贫贱。须臾河上公即拊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之中,如云之升,去地百余丈而止于玄虚,良久,俯而答曰,今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余富贵贫贱乎。帝乃悟之,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德,忝统先业,才不任大,忧于不堪,虽治世事而心敬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惟蒙道君弘愍,有以教之,则幽夕睹太阳之曜光。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经章句二卷,谓帝曰,敦研此则所疑自解,余注是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示非其人。文帝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大道,世人不能尽通其义,而精思遐感,上彻太上,道君遣神人,特下教之,便去耳。恐文帝心未纯信,故示神变以悟帝意,欲成其道真,时人因号曰河上公焉。

提 要

《老子注》二卷,旧本题河上公撰。晁公武《读书志》曰:太史公谓河上丈人通《老子》,再传而至盖公。盖公即齐相曹参师也。而葛洪谓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汉孝文时居河之滨。侍郎裴楷言其通《老子》,孝文诣问之,即授《素书道经》。两说不同,当从太史公云云。案晁氏所引乃《史记·乐毅列传赞》之文,叙述源流甚悉。然《隋志·道家》载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文帝时河上公注,又载梁有战国时河上丈人注《老子》经二卷亡。则两河上公各一人,两《老子注》各一书。战国时河上公书在隋已亡,今所传者实汉河上公书耳。明朱东光刻是书,题曰秦人,盖未详考。惟是文帝驾临河上,亲受其书,无不入秘府之理,何以刘向《七略》载注《老子》者三家,独不列其名?且孔颖达《礼记正义》称马融为《周礼注》,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后汉以来,始就经为注。何以是书作于西汉,注已散入各句下?《唐书·刘子玄传》,称《老子》无河上公注,欲废之而立王弼。前此陆德明作《经典释文》,虽叙录之中亦采葛洪《神仙传》之说,颇失辨正,而所释之本则不用此注而用王弼注。二人皆一代通儒,必非无据。详其词旨,不类汉人,殆道流之所依托欤?相传已久,所言亦颇有发明,姑存以备一家可耳。

老 子 道 经

体道第一(唐以前本无此章名)

道可道。――谓经术政教之道也。非常道。――非自然长生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1,刘本当以作常以。名可名。――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1,刘本高世作万世。非常名。――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闲,内虽昭昭,外如愚顽。无名天地之始。――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1,道藏本道本作道之本。顾本,强本无[本也]二字。有名万物之母。――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有阴阳有柔刚,是其有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也。1,有阴阳的有字,据顾本补。2,道藏其有名作其名。3,强本天地含气作天地合气。4,道藏成熟作成就。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妙,要也。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道之要,要谓一也。一出布名道,赞叙明是非也。1,道藏作[则以观道之要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归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两者,谓有欲无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异名者,所名各异也。名无欲者长存,名有欲者亡身也。1,同出人心,道藏作[谓同于人心],顾本作[同出人之心也]。2,所名各异,道藏作所名曰异。3,名无欲,名有欲,顾本作无欲,有欲。4,强本此段作[有欲无欲,同出人心。无欲长存,有欲亡身,故异也。]同谓之玄。――玄,天也。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也。玄之又玄。――天中复有天也。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污辱则生贪淫也。1,污辱,道藏本作浊辱,顾本作浊厚。众妙之门。――能知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门戸也。1,除情去欲,道藏无去字。2,是谓一句,道藏本作[是谓知道要妙之门也],顾本作[是谓知道之门也。]养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自扬己美,使显彰也。1,集注本使作便。斯恶已。――有危亡也。1,集注本作[有粗玉也]。皆知善之为善――有功名也。斯不善已。――人所争也。故有无相生,――见有而为无也。难易相成。――见难而为易也。长短相形,――见短而为长也。1,道藏本作见短之相形也。高下相倾。――见高而为下也。音声相和,――上唱下必和也。前后相随。――上行下必随之也。1,刘本随作倾。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以道治也。行不言之教。――以身率导之也。万物作焉而不辞,――各自动作,不辞谢而逆止。1,影宋本原作动也。道藏本作动作。生而不有。――元气生万物而不有。1,意林和强本此句作元気万物而不有也。为而不恃,――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强本作不恃其报,道藏本作不望其报,意林作不求其报。功成而弗居。――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1,弗居,道藏作不居。夫惟不居,――夫惟功成不居其位。是以不去。――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矣。上六句有高下长短,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

安民第三

不尚贤――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尊之以官也。使民不争。――不争功名,返自然也。不贵难得之货――言人君不御好珍宝,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也。使民不为盗。――上化清静,下无贪人。不见可欲。――放郑声,远佞人。使心不乱。――不邪淫,不惑乱也。是以圣人之治,――说圣人治国与治身也。虚其心,――除嗜欲,去烦乱也。实其腹,――怀道抱一,守五神也。弱其志,――和柔谦虚,不处权也。强其骨,――爱精重施,髓满骨坚。常使民无知无欲,――反朴守淳。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思虑深,不轻言。为无为,――不造作,动因循。则无不治。――德化厚,百姓安。

无源第四

道冲而用之。――冲,中也。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或不盈。――或,常也。道常谦虚,不盈满。渊乎似万物之宗。――道渊深不可知也、似为万物之宗祖。挫其鋭。――鋭、进也。人欲鋭精进取功名、当挫上之法道不自也。解其纷。――纷、结根也。当念道无为以解释。和其光。――言虽有独见之明、当知闇昧、不当以擢乱人也。同其尘。――常与众庶同垢尘不当自别殊。湛兮似若存。――言当湛然安静故能长存不亡。吾不知谁之子。――老子言我不知道所从生。象帝之先。――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至今在者以能安静湛然不劳烦欲使人修身法道。

虚用第五

天地不仁――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以万物为刍狗。――天地生万物人最为贵天地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报也。圣人不仁――圣人爱养万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以百姓为刍狗。――圣人视百姓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礼意。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空虚和气流行,故万物自生人能除情欲节滋味,清五藏,则神明居之也。其犹橐钥乎。――橐钥中空虚,人能有声气。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言空虚无有屈竭时动摇之益出声气也。多言数穷――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开舌举,必有祸患。不如守中。――不如守德于中育养精神爱气希言。

成象第六

谷神不死――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也。神谓五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矣。是谓玄牝。――言不死之有在于玄牝。玄,天也。于人为鼻,入藏于心,五气清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性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出入于口与天地通,故口为牝也。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根元也。言鼻口之门是乃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绵绵若存――鼻口呼翕(加口旁在左)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有。用之不勤。――用气常宽舒不当急疾勤(下加心)劳也。

韬光第七

天长地久。――说天地长生久寿以谕(改言为口)教人也。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天地所以独长且久者,以其安静施不荣报不如人居处汲汲求自饶之利夺人以自与。故能长生。――以其不求生故能长生不终也。是以圣人后其身――先人而后己者也。而身先――天下敬之先以为长。外其身――薄己而厚人也。而身存。――百姓爱之如父母神明佑(改示旁)之若赤子,故身常存。非以其无私邪――圣人为人所爱神明所佑(改示旁)非以其公正无私所致乎。故能成其私。――人以为私者欲以厚己也,圣人无私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也。

易性第八

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泉源也。处众人之所恶。――众人恶卑湿垢浊,水独静流居之也。故几于道。――水性几于与道同。居善地――水性善喜于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于牝动而下人也。心善渊――水深空虚,渊深清明。与善仁――万物得水以生与虚不与盈也。言善信――水内影照形不失其情也。正善治――无有不洗,清且平也。事善能――能方能圆,曲直随形。动善时――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夫唯不争――壅之则止,决之则流,听从人也。故无尤。――水性如是,故天下无有怨尤水者也。

运夷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盈,满也。已,止也。持满必倾,不如止也。揣而鋭之,不可长保。――揣,治也。先揣之后必弃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嗜欲伤神,财多累身。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大富当赈贫贵当怜贱而反骄恣必被祸患也。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言人所为功成事立名迹称遂不退身避位则遇于害,此乃天之常道也。譬如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乐极则哀。

能为第十

载营魄――营魄,魂魄也。人载魂魄之上,得以生当爱养之,喜怒亡魂座惊伤魄魂在肝魄在肺,美酒甘肴腐人韦(左加月)肺,故魂静志道不乱,魄安得寿延年也。抱一能无离乎――言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则长存一者道始所生大和之精气也。故曰一布名于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正平。入为心,出为行,布施为德,总名为一。一之为言志一无二也。专气致柔――专守精气使不乱则形体能应之而柔顺。能婴儿乎――能如婴儿内无思虑外无政事,则精神不去也。涤除玄览。――当洗其心使洁净也。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事,故谓之玄览也。能无疵乎――不淫邪也。净能无疵病乎。爱民治国――治身者爱气,则身全。治国者爱民则国安。能无知乎――治身者呼吸精气无令耳闻也。治国者布施惠德无令下知也。天门开阖――天门谓北极紫微宫。开阖谓终始五际也。治身天门谓鼻孔,开谓喘息,阖谓呼吸也。能无雌乎――治身当如雌牝安静柔弱治国应变和而不唱。明白四达――言达明白如日月四通满于天下八极之外,故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彰布之于十方焕焕煌煌也。能无知乎――无有能知道满于天下者。生之畜之――道生万物而畜养之。生而不有――道生万物无所取有。为而不恃――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长而不宰――道长养万物不宰割以为器用。是谓玄德。――言道行德玄冥不可得见欲使人如道也。

无用第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古者车三十辐法月数也。共一毂者,毂中有孔故众辐共凑之。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也。治国者寡能总众弱共使强。当其无有车之用――无谓空虚。毂中空虚车得去行轝中空虚人能载其上也。埏埴以为器――器中空虚故得有所盛受。凿戸牅以为室。――谓作屋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言戸牅空虚人得以出入观视室中空虚人得以居处是其用。故有之以为利――利物也利于形用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破壊腹中有神畏形之消亡也。无之以为用。――言虚空者乃可用盛受万物,故曰虚无能制有形,道者空也。

检欲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贪淫好色则伤精失明也。五音令人耳聋――好聴五音则和気去心不能聴无声之声。五味令人口爽――爽、失也。人嗜五味于口则口亡言失于道味也。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故发狂也。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妨,伤也。难得之货谓金银珠玉心贪意欲不知厌足则行伤身辱也。是以圣人为腹――守五性去六情,节志气养神明。不为目――目不妄视,妄视泄精于外。故去彼取此。――去彼目之妄视,取此腹之养性。

厌耻第十三

宠辱若惊――身宠亦惊,身辱亦惊。贵大患若身。――贵,畏也。若,至也。畏大患至身也。故皆惊。何谓宠辱――问何为宠何为辱。宠者尊荣辱者耻辱及身还自问者以晓人也。辱为下。――辱为下贱。得之若惊――得宠荣惊者,处高位如临深危也。贵不敢骄,富不敢奢。失之若惊――失者失宠处辱也。惊者恐祸重来也。是谓宠辱若惊。――解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复还自问何故畏人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有身忧其勤劳,念其饥寒触情従欲则遇祸患也。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于天下。――言人君贵其身而贱人欲为天下主者则可寄立不可以久也。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言人君能爱其身非为己也乃欲为万民之父母以此得为天下主者乃可以托其身于万民之上长无咎也。

赞玄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无色曰夷。言一无采色不可得视而见之。聴之不闻名曰希――无声曰希。言一无音声不可得听而闻之。抟之不得名曰微――无形曰微,言一无形体不可抟持而得之。此三者不可致诘。――三者谓夷希微也。不可致诘者,夫无色无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当受之以静求之以神不可诘问而得之也。故混而为一。――混合也。故合于三名之而为一。其上不皦――言一在天下不皦光明。其下不昧――言一天下不昧昧有所闇冥。绳绳不可名――绳绳者,动行无穷极也。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黄白黑别非一声也,不可以宫商角征羽听,非一形也,不可以长短大小度之也。复归于无物。――物,质也。复当归之于无质。是谓无状之状――言一无形状而能为万物作形状也。无物之象――一无物质而为万物设形象也。是为忽恍。――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迎之不见其首――一无端末不可预待也。除情去欲,一自归之也。随之不见其后――言一无影迹不可得而看。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圣人守古道生一以御物,知今当有一也。以知古始是谓道纪。――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谓知道纲纪也。

显德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谓得道之群也。微妙玄通――玄,天也,言其志节玄妙精与天通也。深不可识。――道德深远不可识知内视若盲反听若聋莫知所长。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谓下句也。与兮若冬渉川――举事辄加重慎与与兮若冬渉川,心犹难之也。犹兮若畏四邻――其进退犹犹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邻知之也。俨兮其若客――如客畏主人俨然无所造作也。涣兮若冰之将释――涣者解散,释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以空虚。敦兮其若朴――孰者质厚,朴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无文采也。旷兮其若谷――旷者宽大,谷者空虚,不有德功名无所不包也。浑兮其若浊。――浑者守举真浊者不照然也。与众合同不自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谁也。谁能知水之浊止而净之,徐徐自清也。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谁能安静以久徐徐以长生也。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夫唯不盈满之人能守蔽不为新成蔽者匿光荣也。新成者贵功名。

归根第十六

至虚极,守静笃。――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清净,至于虚极。守清净,行笃厚。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作,生也。万物并生也。言吾以观见万物无不皆归其本也。人当念重本也。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芸芸者,华叶盛。言万物无不枯落各复反其根而更生也。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静谓根也。根安静柔弱谦卑处下,故不复死也。言安静者是为复还性命使不死也。复命曰常。――复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知常曰明,不知常,萎作凶。――能知道之所常行,则为明。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诈则失神明故凶也。知常容――能知道之所常行去情忘欲无所不包容也。容乃公――无所不包容则公正无私众邪莫当。公乃王――公正无私可以为天下王治身正则形一神明千万共凑己躬也。王乃天――能王德合神明乃与天子。天乃道――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也。道乃久――与道合同乃能长久。没身不殆。――能公能天通天合道四者纯备道德弘远无殃无咎乃与天地倶没不危殆也。

淳风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太上谓太古无名之君也。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质朴也。其次,亲之誉之。――其德可见恩惠可称,故亲爱而誉之。其次,畏之。――设刑法以治之。其次,侮之。――禁多令烦不可归诚故欺侮之。信不足焉――君信不足于下,下则应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犹兮其贵言。――说太上之君举事犹贵重于言恐离道失自然。功成事遂――谓天下太平也。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不知君上之德淳厚,反以为只自当然也。

俗薄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大道之时家有孝子,戸有忠信仁义不见也。大道废不用恶逆生乃有仁义可传道也。知惠出有大伪。――智惠之君贱德而贵言贱质而贵文下则应之以为大伪奸诈。六亲不和有孝慈。――六絶絶亲戚不和乃有孝慈相牧养也。国家昏乱有忠臣。――政令不行,上下相怨,邪僻争权,乃有忠臣匡正其君也。此言天下太平,不知仁人,尽无欲,不知廉,各洁己,不知贞。大道之君,仁义没,孝慈灭,犹日中盛时众星失光。

还淳第十九

絶圣弃智――絶圣制作反初守元五帝垂象苍颉作书不如三皇结绳无文。弃智惠反无为。民利百倍。――农事修公无私。絶仁弃义――絶仁之见恩惠,弃义之尚华信。民复孝慈。――德化淳也。絶巧弃利――絶巧者诈伪乱真也。弃利者,塞贪路闭权门也。盗贼无有。――上化公政下无邪私。此三者――谓上三事所弃絶也。以为文不足――以为文不足者,文不足以教民。故令有所属。――当如下句。见素抱朴――见素者当抱素守真,不尚文饰也。抱朴者当见其笃朴以示下,故可法则。少私寡欲。――少私者正无私也。寡欲者当知足也。

异俗第二十

絶学无忧。――絶学不真不合道文。除浮华则无忧患也。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同为应对而相去几何疾时贱质而贵文。善之与恶,相去何若。――善者和誉,恶者谏争,能相去何如,疾时恶忠直用邪佞也。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谓道人也。人所畏者畏不絶学之君也。不可不畏,近令色,杀仁贤。荒兮其未央哉。――或言世俗人荒乱欲进学为文未央止也。众人熙熙。――熙熙,淫放多情欲也。如享太牢――如饥思太牢之具意无足时也。如春登台――春阴阳交通万物感动登台观之意志淫淫然。我独怕兮其未兆――我独怕然安静未有情欲之形兆也。如婴児之未孩。――如小儿未能答偶人时也。乘乘兮若无所归。――我乘乘如穷鄙无所归就。众人皆有余――众人余财以为奢余智以为诈。而我独若遗――我独如遗弃似于不足也。我愚人之心也哉――不与俗人相随守一不移如愚人之心也。沌沌兮。――无所分别。俗人昭昭――明且达也。我独若昏――如闇昧也。俗人察察――察察急且疾也。我独闷闷――闷闷无所割截。忽兮若海――我独忽忽如江海之流,莫知其所穷极也。漂兮若无所止。――我独漂漂若飞若扬无所止也。志意在神域也。众人皆有以――以有为也。而我独顽――我独无为也。似鄙――鄙似若不逮也。我独异于人――我独与人异也。而贵食母。――食,用也。母,道也。我独贵用道也。

虚心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孔,大也。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能受垢浊处谦卑也。唯道是从。――唯,独也。大德之人不随世俗所行独从于道也。道之为物唯怳唯忽。――道之于万物独怳忽往来于其无所定也。忽兮怳兮,其中有像。――道唯忽怳无形之中独为万物法像。怳兮忽兮,其中有物。――道唯怳忽其中有一经营主化因气立质。窈兮冥兮,其中有精。――道唯窈冥无形其中有精实神明相薄阴阳交会也。其精甚真――言存精气其妙甚真非有饰也。其中有信。――道匿功藏名其信在中也。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自,从也。自古至今,道常在不去。以阅众甫。――阅,禀也。甫,始也。言道禀与万物始生从道受气。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我何以知从道受气。以此。――此,今也。以今万物皆得道精气而生动作起居非道不然。

益谦第二十二

曲则全――曲己从众不自专则全其身也。枉则直――枉屈己而申人久久自得直也。洼则盈――地洼下水流之人则下德归之也。弊则新。――自受弊薄后己先人天下敬之久久自新也。少则得――自受取少则得多也。天道佑谦神明托虚。多则惑。――财多者惑于所守,学多者惑于所闻。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抱守法式也。圣人守一乃知万事故能为式也。不自见,故明。――圣人不以其目视千里之外也。乃因天下之目以视故能明达也。不自是,故彰。――圣人不自以为是而非人故能彰显于世。不自伐,故有功。――伐,取也。圣人德化流行不自取其美,故有功于天下。不自矜故长。――矜,大也。圣人不自贵大,故能久不危。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言天下贤与不肖无能与不争者争也。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传古言曲从则全身正言非虚妄也。诚全而归之。――诚,实也。能行曲从者实其饥体归之于父母,无有伤害也。

虚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希言者是爱言也。爱言者自然之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飘风疾风也。骤雨暴雨也。言疾不能长,暴不能久也。孰为此者,天地。――谁为此飘风暴雨者乎,天地所为。天地尚不能久――不终于朝暮也。而况于人乎――天地至神合为飘风暴雨尚不能使终朝至暮何况人欲为暴卒乎。故从事于道者。――从为也。人为事当如道安静不当如飘风骤雨。道者同于道――道者谓好道人也同于道者所谓与道同。德者,同于德――德谓好德人也。同于德者所谓与德同也。失者,同于失――失谓任己失人也。同于失者所谓与失同也。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与道同者道亦乐得之也。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与德同者德亦乐得之也。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与失同者失亦乐失之也。信不足焉――君信不足于下,下则应君以不足也。有不信焉。――此言物类相归同声相应云从龙,风从虎,水流湿,火就燥,自然之类也。

苦恩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跂,进也。谓贪权慕名进取功荣也。则不可久立身行道也。跨者不行。――自以为贵而跨于人众共蔽之使不得行。自见者不明――人自见其形容以为好自见所行以为应道殊不自知其形丑操行之鄙。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而非人众共蔽之使不得彰明。自伐者无功――所谓辄自伐取其功美即失有功于人也。自矜者不长――好自矜大者不可以长久。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赘,贪也。使此自矜伐之人在治国之道曰然敛余禄食为贪行赘。物或恶之。――此人在位动欲伤害故物无有不畏恶地。故有道者不处也。――言有道之人不居其国也。

象元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谓道无形混沌而成万物乃在天地之前。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寂者无音声,寥者空无形。独立者无匹双。不改者化有常。周行而不殆。――道通行天地无所不入在阳不焦托阴不腐,无不贯穿不危殆。可以为天下母。――道育养万物物精气如母之养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我不见道形容不知当何以名之见万物皆从道所生故字之曰道也。强为之名曰大。――不知其名强曰大者高而无上,罗而无外,无不包容,故曰大也。大曰逝――其为大非若天常在上,非若地常在下,乃复逝去无常处所也。逝曰远――言远者穷乎无穷,布气天地无所不通也。远曰返。――言其远不越絶乃复在人身也。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道大者包罗诸天地无所不容也。天大者无所不盖也。地大者无所不载也。王大者无所不制也。域中有四大――四大,道天地王也。凡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言道则有所由,有所由然后谓之为道,然则是道称中之大也。不若无称之大也。无称不可得而名曰域也。天地王皆在乎无称之内也。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而王居其一焉。――八极之内有四大王居其一也。居一作处。人法地――人当法地安静柔和也。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也。有功而不制也。地法天――天湛泊不动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天法道――道清净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也。道法自然。――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重德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人君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失神草木之华轻故零落,根重故长存也。静为躁君。――人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龙静故能变化,虎躁故夭亏也。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辎,静也。圣人终日行道不离其静与重也。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荣观谓宫卦(上加门),燕处后妃所居也。超然远避而不处也。奈何万乘之主――奈何者,疾时主伤痛之辞。万乘之主谓王。而以身轻天下――王者至尊而以其身行轻躁乎。疾时王奢恣轻淫也。轻则失臣。――王者轻滔则失其臣,治身轻淫则失其精。躁则失君。――王者行躁疾则失其君位,治身躁疾则失其精神也。

巧用第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善行道者求之于身不下堂不出门故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言谓择言而出则无瑕疵谪过于天下。善计不用筹策――善以道计事者则守一不移所计不多则不用筹策而可知也。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以道闭情欲守精神者不如门戸有关键可得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以道结事者乃可结其心不如绳索可得解也。是以圣人常善救人――圣人所以常教人忠孝者欲以救人在命。故无弃人――使贵贱各得其所也。常善救物――圣人所以教民顺四时以救万物之残伤。故无弃物――圣人不贱石而贵玉,视之如一。是谓袭明。――圣人善救人物谓袭明大道也。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人之行善者圣人即以为人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资,用也。人行不善,圣人犹教导使为善得以给用也。不贵其师――独无辅也。不爱其资――无所使也。虽智大迷――虽自以为智,言此人乃大迷惑。是谓要妙。――能通此意,是谓知微妙要道也。

反朴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雄以谕尊雌以谕卑人虽知自尊显当复守之以卑微去之强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则天下归去如水流入深溪也。为天下溪、常徳不离--人能谦下如深溪则徳常在不复离于己。复帰于子婴児。--常复帰志于婴児蠢然而无所知也。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白以谕昭昭,黑以谕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则得常在。为天下式,常德不忒――人能为天下法则德常在于己不复差忒。复归于无极。――德不差忒、则长生久寿归身于无穷极也。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荣以谕尊贵辱以谕污浊知己之有荣贵当守之以污浊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谷也。为天下谷,常德乃足――足,止也。人能为天下谷德乃止于己。复归于朴。――复当归身于质朴不复为文饰。朴散则为器――万物之朴散则为器用也。若道散则为神明流为日月分为五行也。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圣人升用则为百官之元长也。故大制不割。――圣人用之则以大道制御天下无所伤割。治身则以天道制情欲不害精神也。

无为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欲为天下主也。而为之----欲以有为治民。吾见其不得已。----我见其不得天道人心已明矣。天道恶烦浊人心恶多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器,物也。人乃天下之神物也。神物好安静不可以有为治。为者败之----以有为治之则败其质性。执者失之。----强执教之人则失其情实生于诈伪也。故物或行或随----上所行下必随之也。或呴或吹-----呴,温也。吹,寒也。有所温必有所寒也。或强或羸。----有所强大必有所羸弱也。或载或隳。----载,安也。隳,危也。有所安必有所危。明人君不可以有为治国与治身也。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甚谓贪淫声色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去此三者处中和行无为则天下自化。

俭武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谓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也。不以兵强天下----以道自佐之主不以兵革顺天任德敌人自服。其事好还。----其举事好还自责不怨于人也。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农事廃田不修。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天应之以悪气即害五榖五榖尽伤人也。善者果而已----善兵者当果敢而已不休。不敢以取强。----不以果敢取强大之名也。果而勿矜----当果敢谦卑勿自矜大也。果而勿伐----当果敢推譲乃自伐取其美也。果而勿骄----骄,欺也。果敢勿以骄欺人。果而不得已。----当果敢至诚不当迫不得已也。果而勿强。----果敢勿以为强兵坚甲以侵凌人也。物壮则老----草木壮极则枯落人壮极则衰老也。言强者不可以壮。是谓不道----枯老者坐不行道也。不道早已。----不行道者早死。

偃武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祥,善也。兵者惊精神浊和气、不善人之器也。不当修饰之。物或悪之----兵动则有所害故万物无有不悪之。故有道者不处。----有道之人不处其国。君子居则贵左----贵柔弱也。用兵则贵右。----贵刚强也。此言兵道与君子道反所贵者异也。兵者不祥之器――兵革者不善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也――非君子所贵重器也。不得已而用之――谓遭衰逆乱祸欲加万民乃用之以自守。恬惔为上。――不贪土地利人财宝。惔一本作然。胜而不美――虽得胜而不以为利己也。而美之者,是乐杀人。――美得胜者是为喜乐杀人者也。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为人君而乐杀人此不可使得志于天下为人主心****人命妄行刑诛。吉事尚左――左生位也。凶事尚右。――阴道杀人。偏将军居左――偏将军卑而居阳者以其不专杀也。上将军居右――上将军尊而居右者言其主杀也。言以丧礼处之。――上将军于右丧礼尚右死人贵阴也。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伤己德薄不能以道化人而害无辜之民。战胜以丧礼处之。――古者战胜将军居丧主礼之位。素服而哭之,明君子贵德而贱兵不得已诛不祥心不乐之,比于丧也。知后世用兵不已,故悲痛之。

圣德第三十二

道常无名。――道能阴能阳能施能张能存能亡故无常名也。朴虽小,天下不敢臣。――道朴虽小微妙无形天下不敢有臣使道者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侯王若能守道无为万物将自宾服从于德也。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侯王动作能与天相应合天即下甘露善瑞也。民莫之令而自均。――天降善瑞则万物莫有教令之者皆自均调若一也。始制有名――始,道也。有名万物也。道无名能制于有名,无形能制于有形也。名亦既有。――既,尽也。有名之物尽有情欲叛道离德,故身毁辱也。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则神灵佑助不复危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言道之在天下与人相应和如川谷与江海汇聚相流通也。

辩德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能知人好恶是为智。自知者明。――人能自知贤肖是为反听无声内视无形,故为明。胜人者有力――能胜人者不过以威力也。自胜者强。――人能自胜己情欲则天下无有能与己争者,故为强。知足者富――人能知足之为足则长保福禄故为富也。强行者有志――人能强力行善则为有意于道道亦有意于人。不失其所者久。――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气则可以久。死而不亡者寿。――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于天下,故长寿。

任成第三十四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恃,待也。万物皆恃道而生。道不辞谢而逆止也。功成不名有。――有道不名其有功也。爱养万物而不为主。――道虽爱养万物不如人主有所放取。常无欲,可名于小――道匿德藏名恒然无为似若微小也。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万物皆归道受气道非如人主有所禁止也。可名为大。――万物横来横去使名自在故不若于大也。是以圣人终不为大――圣人法道匿德藏名,不为满大。故能成其大。――圣人以身师导不言而化万事修治故能成其大。

仁德第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执,守也。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之也。治身则天降神明往来于已也。往而不害,安平太。――万物归往而不伤害则国安家宁而致太平矣。治身不害神明则身安而大寿也。乐与饵,过客止。――饵,美也。过客一也。人能乐美于道则一留止也。一者去盈而处虚忽忽如过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道出入于口淡淡非如五味有酸咸苦甘辛也。视之不足见――足,德也。道无形非若五色有青黄赤白黑可得见也。听之不足闻。――道非若五音有宫商角征羽可得听闻也。用之不可既。――用道治国则国安民昌,治身则寿命延长,无有既尽时也。

微明第三十六

将欲歙(xi)之,必固张之。――先开张之者欲极其奢淫。将使弱之,必固强之。――先强大之者欲使遇祸患。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先兴之者欲使其骄危也。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先与之者欲极其贪心也。是谓微明。――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柔弱胜刚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也。鱼不可脱于渊――鱼脱于渊为去刚得柔不可复制也。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利器权道也。治国权者不可以示执事之臣也。治身道者不可以示非其人也。

为政第三十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以无为为常,不妄为,自然而为也。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言侯王若能守道万物将自化效于己也。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吾,身也。无名之朴道也。万物以化效于己也。复欲作巧伪者侯王当身镇抚以道德。无名之朴,亦将不欲。――言侯王镇抚以道德民亦将不欲改当以清静导化之也。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自然归化,能如是者天下将自正定也。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能结晶,是中华文化的宝典。学习道德经,能了解它蕴含的宏奥哲理,以及其所包含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道德经》中有无、刚柔、强弱、祸福、兴废等等对立辩证发展的思想在当今时代,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意义深远。

学用《道德经》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成就人生的身心灵不断成长和提升的过程。

实践证明,背诵《道德经》将有多方面的收益:

1净化心灵,安详内心,提高定性;

2、提升专注力,消除不良情绪的干扰;

3、提高记忆力、学习力、应变力;

4、促进灵感的产生,提高直觉领悟;

5、潜移默化提升自我的健康人格

6、加强深度思维,摆脱浮躁和傲慢;

7、突破自我,认识规律,成就圆满

报名/咨询/合作

宏跃:13783150119

寻根河洛

/豫见中国 传承之旅/

寻根 研学 文创 健康

新易趣桌游时代★解易★通象★致用

河洛易道推演新桌游第一季集学习,娱乐、交流为一体,通过游戏方式快速了解熟悉河图洛书、易经八卦、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等常识,独家创新64卦游戏仅需30分钟玩推演学易经知识,增进乐趣感受《周易》与《道德经》融合的奥秘。通过识易、通象、聚能的升级达到顺天应人。是初学者最佳工具,适合于各类文化教育机构、茶艺会所、旅游景点的文娱体验与文化主题交流。

龙马负图易道游一生中值得一去的地方!

您将收获的是:独一无二的易趣游艺的体验专线报名:洛阳一见客栈

联系电话:0379-60406066活动地址:洛阳龙马负图寺河洛易道俱乐部

河洛易道俱乐部

报名/咨询/合作

宏跃:13783150119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搜索微信号:wujiandao3810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