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惊天秘密—岣嵝碑

惊天秘密—岣嵝碑

时间:2024-05-22 06:08:04

相关推荐

惊天秘密—岣嵝碑

绍兴大禹陵岣嵝碑

祥瑞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但把祥瑞系统化、政治化,最终成了民俗文化的组成成分,这在全世界可能只有中国才有,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最早的祥瑞就是河图洛书,这两种符号开启了中国祥瑞文化的先河,也成了谶纬文化的源头。

所谓祥瑞即通过遇到看到的各种现象,从自然到人文来预示某种吉兆的现象。

祥瑞在政治中的使用,就是要表明自己行为的合法性,证明这是得到上天认可和允许的行为,特别是在朝代更迭上,为了表明自己造反的合法,往往要通过一些征兆来证明,以此来获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就利用了这种文化心理。

河图洛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残暴的朝代,就是统一后的秦朝。老百姓对专制的反抗,不只是因为受压迫,受欺侮,而更需要看到反抗后的结果。如果反抗注定失败,那就忍;如果反抗能够成功,那就反。可任何一次革命都无法预见到最后的结局,祥瑞就是当时可以利用的最好的方法。

陈胜用的第一个祥瑞,就是在鱼肚子里面塞纸条,剖开鱼肚发现有张纸条,上面写着“陈胜王”。为了增加可信度,陈胜让吴广晚上学狐狸叫,发出的声音是“大楚兴,陈胜王”。

这样的几次祥瑞降临,老百姓相信了陈胜是天命所归,于是跟随他一起造反。看似能传万万世,当时全球最强盛帝国—秦朝,被这些字都不认识的农民打得支离破碎,没到几年就寿终正寝。

祥瑞的威力之猛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循环,要造反的都会利用祥瑞,得了天下的都不允许别人再说祥瑞,或者说把祥瑞的含义做了严格限制,用在日常生活可以,如果敢用到政治层面那就是杀无赦。

绍兴大禹陵有一块岣嵝碑,这块碑来自衡山的岣嵝峰(或岣嵝山)。

明嘉靖十九年(1540),绍兴人季本从长沙辞官归乡,带着从岳麓本的《夏大禹岣嵝山碑摹本》回到绍兴。

衡山岣嵝峰岣嵝碑

绍兴知府张明道将其翻刻,制成石碑。一块立于禹庙,一块立于则水牌的则水亭后火神庙。

立于则水亭后的石碑目前失传,禹庙里的石碑得以保存,目前成了大禹陵的重要文物之一。

据说郭沫若曾经研究过三年,才真正认识整篇文章77个字中的三个,目前被普遍认可的解读是明才子杨慎。

岣嵝碑的出现其意义重大,首先是年代,写着是夏朝,其次是人物,写着是夏禹。

由于目前夏朝到底有没有还没得到学界普遍认可,所以死认这文字是夏朝的,几乎没有,但觉得此文是写夏禹业绩的却颇为普遍,有学者居然据此意译了一篇大禹治水的文字,并被相关部门立在岣嵝碑边上作为解读的依据,看后让人发谑。

岣嵝碑的文字之所以难懂,是因为再没找到第二篇类似的文章。这碑本身的文字成了孤本,而更为奇妙的是这碑文总共七七个字,每个字都没有重复,没有重复意味着你无法内证,无法内证,当然更无法解读。

通观世界文化遗传,你找不到只有孤本的成熟文字,因为,只要稍懂文字学知识,你一眼就能辨别,岣嵝碑的文字其造字结体是有成熟规律的,结体是平衡匀称的,这说明这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一种成熟的文字到后代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而只保留了一块岣嵝碑,除了有人告诉我这是外星人干的,其他你再怎么解释也无法让我相信。

岣嵝碑文字

更为怪异的是,这块有77个文字组成的文章,你找不到一个字的重复,如果不是刻意为之,你可以试试,你写的任一篇文章在77个字内可以不重复。

基于这样的常识判断,我觉得这碑不仅说成是夏朝是胡扯,说是写大禹同样胡扯。后人有人研究说是越国时的碑文,我觉得依然无法立足。

岣嵝碑的产生,我的判断与陈胜干的目的一样,只是有人故意设置的祥瑞,不过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被当时利用而已。

只是要设置这个祥瑞的不是一般人。

岣嵝山碑发现在南岳衡山的岣嵝峰上,不要说写这篇文字需要有高人,把这文字刻在深山石壁上,也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持。

目前知道最早发现这碑的文字记载是晋时的罗含,至少可以证明,这碑立于晋以前,试想谢灵运在上虞旅游,当时开山架桥都被当成山贼,谁有这样的财力去做一件没有实际意义的事呢?

当然有人会解释,秦始皇也经常干这种刻碑立石的事,但秦始皇干这事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老百姓知道。把这篇文字刻在岣嵝峰上,那时的衡山几乎是未开发的蛮荒之地,尽管有着舜的一些传说,毕竟在现实世界,当时的衡山几乎人迹罕至,你去花那么大的力气刻个碑,只是玩吗?所以只是为了刻个碑这是无法解释的。

所以要解开刻碑之谜,最重要的就是从目的着手,而据我判断这岣嵝碑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候,显示祥瑞,告诉民众,他得天下是上天早有安排的,所以他把传承一直连接到了大禹。

明杨慎翻译的岣嵝碑文字

既然我们知道晋时已有人知道岣嵝碑,那么晋以后的所有野心家都可以排除。

从刘邦到晋前,中国历史并不复杂,中间就两汉,接着是三国。

三国时的曹操没想过自己做皇帝,曹丕逼着禅让,所以没必要通过祥瑞。

排除三国就是汉了,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根本没时间干这事,如果真干了这事,得了天下以后,肯定要把这祥瑞公布于众,但我们一直没看到相关记载,东汉的刘秀倒符合这个条件,但他做了几十年皇帝也最终没有说岣嵝碑的事,意味着这事肯定也不是刘秀所为。

那么干这事的极有可能,或者说唯一可能的就是汉末的王莽。

王莽要篡汉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他不姓刘,要把刘家的汉朝天下归己,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西汉后期也是中国历史上谶纬学说最流行的时期,王莽就经常鼓励各地进祥瑞,说明他执政的合法性。

王莽为了让全国人民真正认可他做皇帝的合法地位,处心积虑十几年。这十几年里,可以说是谶纬泛滥,祥瑞屡现。

岣嵝碑的出现,我认为正是王莽给自己设置的一个最重要的祥瑞。

所以这个碑的设立,深藏着王莽的惊天阴谋,是他为了篡汉做的准备,也是为他的最终改朝换代做足舆论基础。

绍兴大禹陵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一件大事,最终没有正式公布,成了后世的一个谜?原因在于王莽在位时间太短,新朝建立没多久,天下即进入混乱,王莽建都在长安,衡山离长安上千公里,这样的距离等下面的人赶到报祥瑞,王莽的新朝已处于混乱之中,地方官员再不敢胡乱表功了,接着社会混乱,这事就被慢慢淡忘,几百年后才终于被人重新发现。

如果,这些猜测成立那么写这篇文字的人是谁呢?最有可能的就是王莽的国师,兼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家刘歆。

像岣嵝碑这样的文字,在刘歆手下产生自然不是什么难事,能造得了这个假的,非“孔子以后的最大人物”(章太炎语),“学术界的大伟人”(顾颉刚语)刘歆莫属,而更为重要的是刘歆本人就非常热衷和相信这种祥瑞文化。

大禹陵的岣嵝山碑,应该是目前遗留的最重要的祥瑞文化的实物见证,也是谶纬文化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依据。

岣嵝碑文字局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